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西郊15千米,自古就有“中华道教第一山”的美誉,是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西接六盘山,东望关中平原,南依关山,北峙萧关。泾河与胭脂河南北环抱,交汇于崆峒山主峰望驾山前。
先到达崆峒山最高峰—香山
道源圣地
崆峒山曾传说,被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曾亲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秦始皇、汉武帝亦慕名登临,司马迁、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笔下多有赞誉。
崆峒山地质博物馆
开始下山
浓雾营造出一个仙气飘飘的氛围
海拔高度在1456—2123.5米之间,垂直高度为667.5米,主峰海拔2123米。
云聚,云散,缘如水!
该走的,留不住!
该留的,丢不了!
云雾如纱幔般漫过崆峒山的丹崖,石阶在苍松翠柏间若隐若现。
烟雨崆峒
记得上次来崆峒山是艳阳高照,与现在完全就是两个世界。
净乐宫
皇城,崆峒山皇城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山主峰马鬃山巅,海拔约2036米,是崆峒山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道教建筑群,始建于北宋乾德年间(963-967年),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核心由真武殿、玉皇殿等八座庙宇组成,采用中轴对称布局,被誉为“道教古建筑艺术之瑰宝”。
崆峒山的神秘,更藏在道家文化的基因里。
站在宫前的八卦亭中,俯瞰山间云雾聚散,忽然懂得为何老子会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逆天改命,没有问题
佛教寺庙的晨钟与道观的暮鼓在山谷中交织,却丝毫不显违和。这种包容,恰如崆峒山所孕育的思想 —— 广成子对黄帝说 “无劳汝形,无摇汝精”。
从皇城下行去往中台
一路有许多道观
棋盘岭,棋盘岭占地约360平方米,三面凌空,地势平旷,海拔约1927米,可俯瞰弹筝湖和泾河峡谷。平台中央有古朴青石棋盘和数株千年古松(如“观棋松”),形成独特自然与人文景观。
黄帝问道处
这场上古传说并非空穴来风。《庄子・在宥》记载,黄帝为求治世之道,曾 “西至于崆峒之山,见广成子在于空同之上”。
七座主峰如北斗七星散落秦岭余脉,风穿过崖壁的回声里,仿佛还回荡着五千年前的对话 ——“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为之奈何?” 黄帝的叩问,与广成子 “守静致虚” 的箴言,在这座山中缠绕了千年。
沿着 “黄帝问道” 石径上行,每块青石板都像一页泛黄的典籍。
上天梯
弹筝湖
远眺中台
药王洞
崆峒山的丹霞地貌丰富多彩,以顶平、身陡、麓缓为基本特征,并且它还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时代最古老的紫红色岩层所形成的丹霞地貌。
朝天门下
朝天门
秦始皇.汉武帝西巡崆峒登临处
中台
鼎盛时期,全山有寺观120多处,其显要者为八台、九宫、十二院除道教外,也有一些佛教寺庵。
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
登绝顶望崆峒全景,云海翻涌间,七峰如仙人列坐。此刻终于明白,黄帝问道的真相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座山承载的哲思,早已化作石阶上的青苔,崖壁间的古柏,在每道山脊的起伏里,诉说着中国人对 “道” 的永恒追寻。
崆峒古镇
崆峒山名字的由来
现有多数材料解释大致有三:
一是古为空同氏族居住之地;
二是崆峒山为道教胜地之一,取道教空空洞洞,清静自然之意;
三是崆峒山洞穴具多,有空洞之意。
三种说法,不无道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