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旗
我们是21军的孩子,从小生长在部队大院,我们是发小,是同学,是战友。2025年9月11日,我们从天南海北,全国各地来到我们从小成长的地方宝鸡,来了一场难忘相聚、旅行。
一、难忘的接站相拥,见面会惊爆全场。
刚下车就看到我们接站的发小在站台上笑着挥手。 出站后大家就相拥相抱在了一起,这一刻,时间凝固,全世界仿佛只剩下彼此的心跳声,幸福在心底无限蔓延。
见面会的主持人是我们的史卡嘉女士,她向大家一一介绍了彼此。
苏炜用陕西话为这次聚会致辞。
由聚会全体人员表演的开场舞“解放区大生产”惊爆全场。
二、寻找儿时的记忆
我们在21军大院留下了最美好的一刻。
21军是新四军四师唯一的传承部队,所以广场被命名为拂晓文体广场(上图),那里是我们小时候经常活动的地方,可是现在拂晓文体广场的标识没有了(下图),伤感!
这个照壁曾写下21军的历程碑,上面刻的是21军从红军(红28军)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二、三、四师),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革命历程,可是现在碑还在革命历程没有了。难过!
但是只有拥军桥还在,也没有变。
我们在拥军桥上留下了最美好的一刻。
金台观是我们21军的后花园,是我们21军孩子晨读的地方,也是指战员休闲锻炼的地方,还是21军指战员的恋爱角相亲的地方,很多21军指战员就是在这里相识、相知、相爱走到一起的。
他们都是军里长大的孩子,今天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当年的感觉。
一激动我们发小们即兴跳了“鸟儿摇”,配合的如此默契说不是一起长大谁信啊?
我们要上原上了(现在的西府老街),这里是我们21军指战员打靶的地方,一路上我们唱靶歌太激动了。
原来的一马平川,现在的西府老街。
西府老街我们来了,这个大碗是老街的标志,
秦岭是我们21军指战员拉练的地方,我们今天来到的这里,是战士们急行军的第一个目的地,我们在秦岭界碑留下了最美好的一刻。
后代们打卡法门寺和青铜器博物馆。
一路上大家欢歌笑语,拉歌、朗诵好不热闹。
三、189团老营房,军马场展风采
63师的孩子每次去军马场,都会在189团营房小歇并在这里用午餐,同样是这个时间段我们来到这里,已是人去楼空,第二次伤感!
我们是189团的孩子,我们在这里留下了难忘的一个合影。
63师军马场到了,看到这个指示牌,我们浮想联翩,过去的事情一幕幕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军马场的马大多是全军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功勋马,最老的一批马是新四军四师骑兵团撤编是留下的军马场是这些老马的养老院。
周纯麟叔叔每次回老部队军马场是他必须要去的,因为他要去看他的老伙计们。
功勋马去世都会为它们开追悼会,鸣枪三声,战士们要为它们站三天三夜的岗。只要有时间徐春阳叔叔都会来参加。
军马场当年战士们盖的房子还在,当年军马场有一千多匹马,一个连的战士,军马上的编制是团级编制,草肥马壮,而今完全变了模样。
这个农场主承包了这个军马场,据他介绍,军马场交给地方已经五十年了他承包才二十年了,前几年还有兰州军区首长到军马场来。这个我们信。
我们聆听马场主给我们讲后来的故事。
在战士们六十年前盖的的房子前合影。
大家都在关心军马场那一千匹哪里去了?
我们采访了当地的乡民,其实关山牧场的马大多数是军马场的后代,当时军队马场撤编,把马儿都寄养在了牧民家里,就是想让它们有个好的归属。

清晨大家自发的起了个大早,在这片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我们出了早操,那阵阵嘹亮口号声,就是告诉我们的马儿,我们回来了,我们不会忘记它们,我们会常来看它们。同时也告诉我们的父辈请他们放心,我一定把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
马儿好像明白了我们的意图,他们一边啃着青草,一边抬起头来频频向我们点头。仿佛告诉我们,放心吧,我们会很好。
这情这景感动了所有景区的人们,惊艳整个景区。
四、拂晓小学献爱心,走进父辈老部队
平凉拂晓小学是1961年由21军62师(前身新四军四师十一旅)创立的部队子弟小学。
1964年移交地方管理,更名为平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2016年在21军62师后代的努力下,恢复“拂晓小学”名称。
2022年挂牌成立平凉市拂晓小学教育集团。
2025年9月15日,我们21军后代来到了平凉拂晓小学,受到了学校师生的热情款待,学校领导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学校的概况,并带我们参观了学生们的教学情况和各个兴趣班,使我们很是受益。
最后62师子弟孙向平代表我们24个21军后代给平凉拂晓小学的孩子们献爱心。

追寻父辈的足迹,是我们这次宝鸡平凉行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63师史馆。在那里我们看到了父辈的战斗经历,当马京华等后代看到父亲的照片时已哭的泣不成声了。
在讲解员讲到187团3营对国民党74师一个加强营的王塘战斗时,是我们和讲解员一起回忆完这场战斗,当时场面太激动了,大家都是流着眼泪讲完这个故事的。在讲解员那里刘建德、张春礼叔叔是他们心中没见过面战斗英雄,当她知道这个故事是这些老杆子叔叔拉着我们的小手面对面给我们讲的时,更是激动万分。
参观结束了,我们还恋恋不舍,她们和我们每个人合影留念。用标准的敬礼送我们离开。
别了父辈的老部队,我们将永远不会忘记您。
今年是英雄八连授称60周年,我们一行来到英雄八连,连史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我们在这里还是找到了耿耿大哥还有孙晓胜大哥。
展馆里,张春礼叔叔七刺刀的故事还是那么鲜活。
八连太热情了,我们走的时候他们给我们每人赠送了一枚纪念章,这是一份最好的礼物,我们每个人都爱不释手,谢谢您八连,你们的厚礼我们将永远珍藏。
我们中的父辈有很多都是187团的,大家有愿望,就是在187团的军营走一圈,旅领导圆了我们的梦想,派一名老战士带着我们绕187团齐步走,一圈。
团里一点没有变,团首长小院还是那么干净利落。在那里我们听到了战士们的打靶声,看到了战士们练擒拿的场面,是我们回想起儿时的在院子里的场景。
刚走到一半路路,史卡嘉就泪流满面了,想爸爸和老杆子叔叔们了。
在这里我们每走一段就会想起一个故事,假如21军是我军的王牌军那么187就是王牌军的王牌团,每当部队打仗失利首长们都会反问假如187团上去会怎么打?因为在187团的字典里就没有失败这两个字。
187团首任团长孙象涵,首任政委李浩然。187团打仗不但勇敢,打的还都是聪敏仗。
1938年7月25日,孙象涵带领的小分队一行八人,化妆成盐贩子端了敌人的炮楼。打死纯鬼子5人。那时候日本鬼子一听是九旅上来了都吓的屁滚尿流,绕道而行。敌人说187太鸡贼,根本打不过。
为什么首任政委是李浩然?人家其他团政委可都是从延安来的。当时这个问题很敏感。老杆子叔叔们说“孙象涵拉起桃山游击队,在那一片,可是孙家的天下胡家的兵,人家孙家都是很有文化很会打仗的主,人家说可以不要政委的。介于这种情况师领导才决定让李浩然去做政委,因为他更有文化,有很好的政治素养,又搞过学潮,关键是他有博大的胸怀和极强的协调能力。结果一去,团长政委配合默契,1加1大于了2”。
故事没讲完我们就绕187团走了一圈了,又该分别了,战士用标注的敬礼送别我们,不知道为啥我们心里好难受。
我们打卡平凉崆峒山。
时间过的真快,一晃我们的旅行就要结束了,大家相拥在一起谁都不愿意离开,最后我们还是用“难忘今宵”这首歌结束了我们的旅行。
《七律·渭水寄怀》
作者史卡嘉
渭水波清映崆峒,营盘旧迹没秋丛。
父辈曾踏寒月巡,发小犹记笑颜同。
霜蹄踏碎关山雪,剑光照彻陇云空。
而今俱是星星鬓,犹向风前说北风。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