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雨,总是下得温润又具有烟火气,充满诗意。风里裹着岷江水的温润,混着老茶铺飘出的茶香。在川西民居的屋檐下,竹椅斜放;老街青石板路上泛起薄薄的雾气,远处黛瓦白墙的轮廓若隐若现,仿佛一幅被水墨晕染的江南画卷在蜀地徐徐展开。这就是成都周边别有的古镇。今天分享几处成都的烟雨古镇,大都低调隐秘。
火井古镇
1500年历史的古镇,隐藏在邛崃的大山之中。千米长的清末民初老街,两侧是保存完好的木架青瓦房、斑驳木板壁,沿盐井溪蜿蜒,烟火气十足,可谓是川西民居活化石。古镇没有旅游的商业化,没有过多的游客喧嚣,有传统的打草鞋、弹棉花等手工作坊,逢三、六、九赶场日时,更是融入当地浓郁的市井生活。这里有科技史上的奇迹,世界第一口天然井的诞生,古人用竹筒导气煮盐的智慧;这里人文荟萃,三国时期诸葛亮曾在此改进制盐工艺、唐代著名天象学家袁天罡曾在此出任首任县令,中华第一女状元黄崇嘏的故乡。原创:点哥去旅行。除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火井也是美食的宝藏地,如土羊肉汤锅、白糕、玉米馍馍、手工红薯粉、碗碗羊肉、干煸黄鳝与竹筒饭、冒血旺、奶汤面等。
【旅行攻略】
地址:成都市邛崃市火井镇;
门票:免费;
自驾:导航“邛崃火井镇” ;
公共交通:乘高铁到邛崃站,高铁站旁客运中心乘坐“邛崃高何线”,火井井江路站下。
海窝子古镇
海窝子位于湔江河畔,依托龙门山脉和湔江河谷的自然条件,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貌。古镇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历史,是古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漫步青石板街上,仿若穿越千年,烟火与诗意同在。汶川地震之后,重建的古街,延续了历史文脉。据史料记载,这里曾是古蜀王国开国中心“瞿上”,蜀王柏氏在此建都,与三星堆、金沙遗址一脉相承。川西民居风格的古建筑,灰墙青瓦,古意盎然,大多两层楼房,有“川版的小丽江”之称。古镇的美食也是承接了时间的底蕴,如油烫鹅、手工锅盔、烂龙牛肉馆、仙女豆花、玉米馍馍等。
【旅行攻略】
地址:成都彭州市海窝子古镇;
门票:免费;
自驾:导航“彭州市海窝子”;
公共交通:九里堤公交车乘坐727路,到古城公交车换乘501路公交,彭州客运中心乘坐312路,海窝子下场站下。
三道堰古镇
三道堰,素来有"古蜀水乡"之称,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都江堰两大支流-柏条河、徐堰河,在此穿镇而过,形成“家家临水、户户垂杨” 的江南意境。漫步青石板路,可见吊脚楼倒映碧波,堰桥飞檐翘角,桥体彩绘讲述着古镇故事。明清时,这里是重要的水陆码头,广东、福建等五省移民在此修建会馆,商贾云集,形成繁荣景象。古镇历经千年沧桑,至今保留着明清古建筑群、古码头、吊脚楼等历史遗迹。三道堰因其秀美,成了成都人热衷的古镇之一,其美食也是功不可没,如石锅苗苗鱼、水乡豆花、戴大肉、豆瓣抄手、水乡牛肉、芝麻饼等。
【旅行攻略】
地址: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古镇;
门票:免费;
自驾:导航“三道堰古镇”;
公共交通:九里堤公交车乘坐727路,堰桥文化广场站下。或地铁6号线,望丛祠站D口出,乘坐P23路,三道堰镇政府站下。
西来古镇
西来古镇,历史可追溯至1400多年前,位于临溪河畔,曾是临溪县县城所在地(南北朝时期)。古镇保留了原始质朴的川西民居风貌和慢生活节奏,没有过度开发的喧嚣。临溪河边12棵树龄千年左右的古榕树,枝繁叶茂与临溪河、老街青石板路、木质瓦房相映成趣,构成川西独有的田园画卷。古镇保存了战国船棺、汉代冶铁遗址、唐宋茶马古道等历史遗迹。西来古镇的美食,也是丰富多样,如王二九蟹黄肉包、蒲江米花糖、碗碗羊肉、甜水面等。
【旅行攻略】
地址:成都市蒲江县西来镇;
门票:免费;
自驾:定位“蒲江县西来镇”,约1.5小时车程;
公共交通:乘坐高铁,三十多分钟到西来高铁站,西来高铁站出来步行1公里左右到达西来古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