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锦屏县隆里古城锣鼓声震街巷,非遗花脸龙伴着鼓点灵动起舞,这座承载600年军屯历史的明代卫所古城,正式以全新姿态开城运营。如今的隆里古城,不再是静止的“历史标本”,从能住的“博物馆”到有故事的军屯美食,从全场景剧本杀到活态非遗表演,多元业态让古城变身“动态烟火空间”。
“经过全新打造,我们把隆里古城从静态的历史标本升级为动态的文化生命体。”贵州云村智库执行院长王生荣介绍,隆里古城按照文化场景+文化演绎+文创开发+文娱体验四个维度打造,让游客成为隆里古城600年烟火生活的共创者。
本地散养鹅搭配复耕的明代古稻炖成喷香铁锅大鹅,非遗炭火烤制的盔甲脆饼、箭镞米耙复刻古代兵器造型,一口下去满是酥脆……走进古城,最先勾住人的便是满街的军屯风味,这里的美食不止满足味蕾,更藏着戍边岁月的故事。“古作物+非遗技+军屯符号”的内核,让军屯食坊与酒肆成了“活的历史书”。白天,游客静坐院中伴着耕读文化与卫所历史品味慢生活;夜晚民谣响起,推动古城从“日间可游”升级为“昼夜可享”。
吃饱喝足,古城里的互动体验更让人挪不开脚,秉持“全员可演、全程可玩”理念,这里打造了从白昼到深夜的沉浸式场景,让游客告别“走马观花”,真正成为古城故事的参与者。
白天的古城像一座露天剧场,青阳门、戏台广场上《隆里六百年》情景剧每日上演,本地居民扮作商贩、匠人穿梭街巷,《草市争摊》《书院科考》等片段轮番登场,游客换装加入“千户巡街”,和NPC互动就能推进剧情;全景区覆盖的超级剧本杀人气更旺,《千户断案》《书院科考》等主题,化身“戍兵”“书生”“商贾”在龙标书院解谜、街巷闯关,玩着玩着就读懂了军屯历史;戏台广场上,非遗花脸龙随鼓点翻飞,游客还能亲手画龙脸、学舞龙,感受传承六百年的文化魅力。
夜幕降临后,古城又换了另一副热闹模样,军屯炭烤市集亮起红灯笼,炭火上的美食滋滋冒香;21点“千灯送福”仪式准时启动,数百盏灯笼组成长龙从蜈蚣街出发,游客写下心愿灯牌,跟着队伍走到青阳门共同祈福,夜色里满是温暖。
体验完热闹的活动,住进古城的民宿才算真正融入这里的生活。以“可居住的博物馆”为核心打造的千户守备院、市井戍边院、耕读传家院三大民宿集群,每一处院落都是解锁明代日常的“钥匙”。千户守备院复刻明代千户府邸规制,推窗便闻晨钟与鸟鸣,仿佛瞬间化身戍边将领;市井戍边院满是军户生活的烟火气,邻里温情随院落景致自然流露;耕读传家院紧邻状元祠,明清科举文化的书香浸润每一处角落。所有民宿都保留着古城建筑的原真性,真正实现“枕着六百年历史入眠”。
贵州云村隆里古城运营负责人廖勇介绍,隆里古城还打造了多元的延伸体验业态。全国首个“古军屯堡文化研学基地”里,粮仓改造的教室充满特色,研学团队能参与历史探秘、非遗手作课程;明代旅拍提供百余种传统服饰,专业团队在古城墙、状元祠等点位取景,帮游客定格“穿越明代”的瞬间。辎重市集中,非遗竹编、花脸龙脸谱、状元笔等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每一件都是“文化解码钥匙”,让游客能把“六百年记忆”打包带走。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戴正国
编辑 李丽
二审 余光燕
三审 安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