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贵州省的省会贵阳坐落在云贵高原东隅,像一颗被山水包裹的明珠。在贵阳,你能在清晨的黔灵山听猕猴啼叫,午后到甲秀楼看南明河淌过百年,傍晚在青岩古镇啃着卤猪脚,深夜还能在大数据产业园见灯火通明——古老与现代、自然与科技,就这样在这座城市里温柔相撞。
当我第一次到贵阳时,刚出机场就被一阵清凉气息裹住。七八月的盛夏,全国多数城市都在“蒸桑拿”,贵阳却只有23℃左右,风里带着草木的清香,连呼吸都觉得舒服。出租车师傅笑着说:“我们贵阳人夏天都不用开空调,晚上还得盖薄被子,‘爽爽的贵阳’可不是吹的哦!” 后来我才知道,贵阳年均气温15℃,夏季平均温度不到25℃,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避暑之都”,每到夏天,就有无数游客从全国各地赶来,在黔灵山的树荫下纳凉,在南明河畔散步,将酷暑远远甩在身后。
贵阳这座城市的“灵秀”,藏在每一处山水里。黔灵山像一块翡翠嵌在城央,沿着石阶往上爬,古木参天,山泉叮咚,偶尔有猕猴从树枝间跳下来,盯着游客的背包“探头探脑”;山顶的弘福寺香火缭绕,站在寺前的平台上,能俯瞰整个贵阳城——高楼在群山间错落,南明河像一条碧绿的绸带穿城而过,让人忍不住感叹“原来大城市里也能有这样的自然野趣”。
而南明河畔的甲秀楼,更是贵阳的“魂”:三层阁楼立在河心巨石上,朱红的柱子、黛色的瓦,飞檐上的铜铃随风轻响,夜晚亮灯后,倒影映在水里,像“水中有楼,楼在水中”,连本地人都爱来这里散步,表示说“看一眼甲秀楼,心里就踏实”。
如果说山水是贵阳的“底色”,那千年文脉就是它的“纹路”。青岩古镇藏在花溪区的青山间,600年前因明朝驻军而生,石拱门、青石板路、碉楼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军事格局。走在古镇里,卤猪脚的香味从巷子里飘出来。我在古镇逛了一下午,手里的小吃就没断过,从卤猪脚到糕粑稀饭,再到冰粉,撑得走不动路还舍不得停嘴——这就是贵阳的烟火气,藏在古镇的街巷里,也藏在本地人的日常里。
谁能想到,贵阳这座被山水和古镇环绕的城市,还是全国闻名的 “数据之城”?走进贵阳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高楼林立,屏幕上跳动着实时数据,腾讯、阿里、华为等企业的大数据中心都设在这里。有人说“贵州多山多水,电价低、气候凉,是天然的‘数据冰箱’”,也有人说 “贵阳的大数据产业,让这座西部城市站在了科技的前沿”。
现在的贵阳,就像一位“双面佳人”:一面是山水环绕的避暑胜地,一面是科技领跑的数据之城;一面是甲秀楼、青岩古镇的千年文脉,一面是高楼林立、车流不息的现代都市。它的经济发展速度更是让人惊叹——作为西部城市,贵阳最近这些年的GDP增速稳居全国前列,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人才来这里扎根,地铁线越修越长,商圈越来越热闹,连街头的小吃摊都多了不少新潮的品类,难怪被很多人认为贵阳是西南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省会城市,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贵阳的未来更加令人期待。它不用像北上广深那样“挤破头”,却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政策支持;它不用刻意“模仿”其他城市,却能在山水与科技、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爽爽的贵阳”名不虚传。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当大家提到贵阳,人们会说:“那是一座既能避暑看山,又能玩转科技,还能吃遍美食的城市。”你觉得呢?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