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以来,黄河两岸展现别样美景,从绿水青山到乡村民宿,从人文古迹到现代都市,处处可见游人身影。
2024年9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一年来,全国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积极推进沿黄地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强化区域间资源整合和协作,一幅黄河文旅的“大写意”跃然纸上。
守护绿水青山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自青藏高原奔涌而下,塑造了多样的自然景观。近年来,沿黄各省区持续加大黄河保护力度,黄河之畔绿意正浓。
山西运城芮城圣天湖小镇内,群鸟翔集的景象吸引着众多游客,九曲黄河与碧蓝湖水在此交汇。
“我们对7.8公里驳岸进行修复、加固和整治,防止水土流失,还打造了‘千亩花海’‘十里梅岭’等景观区。”圣天湖小镇有关负责人介绍,景区设有湿地科普馆、研学基地等,通过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功能和重要性,向市民游客普及湿地保护知识。
沿着黄河遇见海,从盐碱滩涂到候鸟天堂,近年来,山东东营统筹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口国家公园一体化建设,“黄河入海生态东营”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
黄河口湿地 中国旅游报记者 陈晨 摄
前不久,北京游客张俊在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被湿地景观深深震撼。“原本是来看‘黄河入海流’的景观,没想到被景区里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张俊告诉记者,景区内的湿地景观令他流连忘返,他和朋友坐着游船在景区内欣赏湿地风光,芦苇、鸟类和湖泊构成了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画卷。好生态就是最好的旅游名片。
“黄河流域的草甸、沙漠、湖泊、湿地、草原、峡谷、瀑布、山峰、森林等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在山东大学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王德刚眼中,黄河文化旅游带是以黄河本体为轴线、整合自然演变和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类自然和文化资源打造的一条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带,发展黄河旅游潜力无穷。
传承黄河文化
水脉连着文脉,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依托黄河文化,持续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内,用215立方米黄河岸边的黄土筑成的夯土立柱将黄河、土地、粮食与传承的故事娓娓道来。这座拥有21个剧场的戏剧幻城,以黄河流域的黄河文明为根基,以“一步一景皆文化”的体验场景,让黄河文化可触可感。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运营方、建业文旅品牌负责人刘凯鹏介绍,近年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创新利用非遗与在地资源,提供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信阳罗山皮影等非遗体验,还以戏剧科技为纽带,将黄河文化转化为鲜活故事与互动体验,让观众沉浸式读懂黄河。
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走进博物馆感悟黄河文化。陕西黄河文化博物馆内,5464块机械模块组成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艺术矩阵,随《黄河船夫曲》旋律起伏,勾勒黄河九曲身姿;内蒙古包头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博物馆,以“沉浸式+互动体验”展陈,让观众了解黄河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甘肃深挖黄河历史文化特色,推出40条黄河文化旅游线路。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产业发展处处长张彦勤说,甘肃将联合沿黄省市,打造黄河文化标识体系、培育精品旅游线路、创新文旅产业、强化品牌共建,塑造“黄河文化旅游带”世界级IP。
各地还积极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融合新路径。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河南省委会主委梁留科建议,建设中需因地制宜明确主题,凸显华夏文明主根、国家历史主脉、治黄史诗主旋律等价值取向,并依地域风貌打造寻根、石窟、乡愁等特色线路。
王德刚说,发展黄河文化旅游,要建构旅游者与黄河的关系,打造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诠释宏观层面的黄河文化内涵。在这些方面,各地已有丰富实践。
推动文旅融合
黄河东奔万里,勾勒出壮丽画卷。各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位于宁夏中卫的黄河·宿集依托黄河水湾景观资源,复原了古村落大湾村。西坡、大乐之野、飞鸟集等11家民宿品牌的入驻,让这里成为当地的特色文旅名片。
黄河·宿集办公室主任吴吉军介绍,宿集主打深度度假体验,不同民宿品牌实现客源共享,极大增强了目的地的吸引力。项目运营以来,年均入住率达78%。
晋陕交界的壶口瀑布,因黄河峡谷与黄土高原交相辉映吸引游客。随着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建设,两地协调推进壶口瀑布的共同开发,续写了“秦晋之好”的黄河新篇。
山西壶口瀑布景区运营总经理贾清奇介绍,景区与陕西壶口瀑布景区共同推进市场重组、客源互送,共同拥有和宣传打造“黄河之心,民族之魂”品牌,并通过整合壶口两岸的旅游资源,进一步加快晋陕两省壶口景区的融合,搭建两省景区的沟通交流渠道。
黄河岸边,安塞腰鼓与卢旺达英托利舞蹈演绎中外文化交融。近日,“你好!中国”——2025黄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活动在陕西延安举办。
中外文化和旅游交流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整合国内外优质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将黄河主题旅游精品内容精准推向海外市场,让更多海外民众了解黄河、向往黄河之旅,提升黄河文旅的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
当万里黄河流经内蒙古,则形成了草原与黄河交相辉映的独特景观。“在这里能同时领略草原的辽阔、黄河的雄浑、大峡谷的壮美,还能深度体验蒙古族独特的民俗文化,感受黄河文化与草原风情交融的独特魅力。”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文诚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硕彦介绍,近年来,游客对黄河旅游的需求从原来单纯的观光游览向文化探寻、休闲度假以及深度体验等方面转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首都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厉新建说,未来,可以进一步构建跨区域的政府间旅游发展协调机制、协会间交流协同机制和地区间市场联动客源互送机制。
当前,各地正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作者:中国旅游报 牛莹 王文华 董亮 杨丽敏;编辑:曹雪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