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周夏林
一条公路能带来什么?在嘉兴秀洲北部,11.5公里长的建汾线给出了答案。建汾线全线位于王江泾镇域内,宛如一条灵动的丝带,将世界文化遗产、省级美丽乡村、国家3A级景区等文旅明珠串联成链,它连接起千年运河文化与现代潮玩体验,更是牵引着一方产业的共富之路。
这条被誉为“荷美水乡,古韵潮玩”的乡村旅游精品线,入选2024年省级“美丽农村路”主题案例,作为一条“旅游风情路”,向人们展示着交通如何改变乡村。
一条路,串起千年文脉
建汾线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起点位于王黎线路口,终点至秀洲与嘉善交界处。如今,这条三级公路已焕然一新。
沿着建汾线向北行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横跨大运河的长虹桥。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石拱桥,是大运河由苏入浙第一桥,也是运河入浙的标志性建筑。2014年,它随大运河一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以长虹桥为中心,我们实施了运河沿岸的亮化、绿化、彩化工程,配套建设了步道、观景台、休闲亭、停车场等服务设施。”秀洲区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改造后的建汾线,不仅改善了周边交通网络,让江苏吴江、嘉善与王江泾镇的通行时间大幅缩减,更吸引着越来越多远道而来的游客,2024年,建汾线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继续前行,穿过杉树大道,苏嘉铁路遗址公园的“火车头”咖啡馆令人眼前一亮。游客在这里可以品味浓郁的咖啡,阅读苏嘉铁路的前世今生,在休憩间回望历史。
第三站则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莲泗荡风景区。这里每年举行的网船会,是极具江南特色的水上庙会,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条路,串起美丽乡村
沿建汾线骑行或漫步,微风送来阵阵稻香,目之所及皆是美丽景色。沿线的华联村围绕“原乡华蟆港,故里忆乡愁”的发展主题,建设集村民安居乐业、市民度假休闲于一体的美丽宜居特色村落。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建汾线将水乡元素深度融入公交站台、标识系统,让公路本身成为文旅景观的一部分。秀洲区开通王江泾镇至嘉善陶庄镇的县际毗邻公交线路,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穿梭于莲泗荡风景区与汾湖旅游度假区之间,形成“流动的风景线”,更通过“交通+旅游”的协同效应,实现区域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
建汾线不仅是一条旅游风情路,更是一条共富之路,不仅串起青砖黛瓦的古桥、碧波荡漾的莲塘,也连通机器轰鸣的产业园。
借“千万工程”东风,建汾线为美丽乡村带来了大量投资,有效解决了沿线乡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智慧书房、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相继落地;农耕文化体验、民宿、野米饭等特色农文旅项目,让“高颜值”的乡村吸引来众多游客打卡。乡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有效促进了村民物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此外,顺应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 建汾线贯穿王江泾镇,沿线聚集了大量中小型纺织企业,川流不息的车流,激活了一方经济。大交通、大物流,带动大产业、大贸易。一列列疾驰在建汾线的货车,在“黄金通道”上加速奔跑,走向世界。
图据受访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