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山市徽州区紧紧围绕“文旅名区”战略目标,瞄准“吃住行游购娱养”七大要素,不断丰富“旅游+”内涵和外延。住宿方面,酒店和民宿两大主力军得到快速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韵味的品牌酒店及主题民宿,通过提升住宿品质、优化服务水平,吸引大量游客“留量”,切实把握旅游消费“新风口”,激发消费新蓝海。
创新“场馆+酒店”的业态场景,实现品牌酒店精准布局
7月27日,黄山市首个“博物馆+酒店”文旅融合创新项目——全季酒店(徽州区雕刻博物馆店)正式开业,宾客在入住的同时可以零距离接触徽州雕刻文化,领略木作、漆器、古琴、雕刻等四大工坊的非遗魅力,感受徽匠精神的传承。
在岩寺新四军军部纪念馆附近,黄山徽州希尔顿花园酒店作为徽州区首家国际品牌酒店,9月22日迎来试营业。同时该酒店毗邻岩寺老街和主干道黄山路,岩寺老街汇聚各类徽州地方特色小吃,保留砖木楼阁式的特色历史建筑60余幢,为在纪念馆和岩寺老街附近住宿的游客提供了不二之选。
4月12日,2025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开幕式、“跟着赛事游安徽”体育惠民活动启动仪式、徽州区体育中心运营发布仪式在徽州区体育中心“三箭齐发”,本次活动也是徽州区体育“两馆”的首次亮相。之后,“洲克”杯“皖泳之星”游泳系列赛、“沿浦杯”乒乓球公开赛等一系列赛事相继开展,持续引爆体育消费热潮。为响应市场需求,体育馆周边的汉庭酒店迎来开业,进一步完善了该区域的配套服务功能。
巩固“乡村+民宿”的发展势头,实现精品民宿集群式发展
徽州区大灵山旅游度假区收储闲置农房改造为特色民宿,成为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在三境民宿,高端的智能化控制系统、一应俱全的酒店设施,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住宿体验,开窗即见千亩竹林,出门可赏天上水街,“室内现代、室外千年”的古今融合,打造出乡村旅游休闲品质空间。
徽州区通过整体规划、连片开发,在西溪南、灵山、蜀源、呈坎等地形成各具特色的民宿集群。这些民宿不再是单打独斗的个体,而是相互呼应、资源共享的有机整体。游客可以在灵山住精品民宿、到蜀源体验康养文化,可以在西溪南住品牌民宿,到呈坎感受徽州古韵,形成“一程多站”的旅游体验。例如,大灵山旅游度假区策划推出“五天四晚”高山旅居体验项目,科学设置周边呈坎、西溪南、唐模等著名景区游玩选项,累计吸引约5000名游客青睐。
同时,徽州区民宿不单是放松的住宿场所,更是文化体验空间。在三境民宿,游客可以品尝灵山酒酿制作的美食;在唐模法国家庭旅馆,可以体验碑刻拓印;在诗莉莉民宿,可以体验制作徽州鱼灯……这些深度文化体验项目,让民宿成为传播徽文化的重要窗口,推动乡村旅游从“看风景”向“品生活”转变,让徽州乡村成为令人向往的旅居目的地。
坚持“技能+服务”的经营理念,形成高标准服务体系
如何利用住宿的契机,通过高品质服务提供吸引“回头客”“客带客”?徽州区以差异化、品质化服务打出好牌。
依托黄山市岸香职业培训学校,5月24日,黄山市首期民宿管家高技能研修班在徽州区圆满落幕。此次研修班共吸引43名民宿从业者参训,26人通过结业考核并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研修班的学习课程涵盖民宿运营管理、新媒体营销运用、徽文化元素与民宿融合等内容。持证上岗的“金管家”不仅能提供标准化接待流程,更能为客人深度解读本地人文历史、规划个性化游线,实现从“住下来”到“融进去”的服务升级。
鉴于不少乡村民宿推出农家乐餐饮服务,结合“徽姑娘”技能提升培训,徽州区组织开展农家乐业主培训,系统讲授食品安全、服务礼仪、餐桌摆台等知识,现场讲授徽州经典菜肴的食材处理、烹饪技巧以及造型摆盘等知识,传授分享短视频拍摄、剪辑等技巧,指导运用新媒体扩大“朋友圈”,切实提升整体服务水准。
为对标长三角地区民宿经营管理水平,文旅部门牵头组织重点民宿业主赴浙江省嘉善、乌镇、安吉等地开展“民宿管家体悟实训”,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技能培训等方式,深入学习当地民宿集群规划、特色IP打造、服务标准化建设等先进经验,学员围绕“民宿+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展开研讨,实现学以致用。
通过“场馆+酒店”“乡村+民宿”“技能+服务”三大路径,徽州区逐步构建起多元共生、协同发展的“宿在徽州”生态体系。见微知著,睹始知终,徽州区将以“文旅+百业”的产业融合发展方式,打响“烟雨徽州 诗意田园”文旅品牌。(洪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