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场雨过后,成都的“秋味”越来越浓。
还没到漫山遍野彩林的季节,但成都周边已经有不少山飘着秋日果香。
今天推荐的秋日好去处——天府新区太平街道桃源村。村子挨着龙泉山,有很多适合小朋友的耍法,休闲徒步、赏秋捡秋、钓鱼喝茶、老街闲逛、看看乡村美术馆......把周末安排好没问题!
秋高气爽的天,就适合一头扎进秋天的山里。
因为天气凉爽,去周边耍的家庭很多,最好早上出发,停车位比较充足哦!
根据选择的路线,直接导航“桃源村村委会”或“凉水井天下太平农家乐” 即可,村委会门口有免费停车场(车位有限)。
桃源村的徒步路线很成熟,三条徒步路线都不算太累, 像是为亲子家庭量身定制的“轻量级赏景休闲徒步”。
▷小云朵环线: 桃源村村委会出发,沿着高峰水库走一圈,最后回到村委会,约1.8公里。
高峰水库有一个大池塘供游客钓鱼,收费88元/位,一般不限时,钓到鱼也能带走。
游玩一圈,约1.5小时。
▷ 大云朵环线: 桃源村村委会出发,经过释月森林酒店、垚望台、友人家小院、刘白路,最终回到桃源村村委会,约3.8公里。
全程有“桃源归谷”彩虹步道引导线,比较轻松,不会走错路。
沿途风景很漂亮,很有秋天的韵味。
不仅有满路的南瓜,还有不少柿子树,枣子树,李子树,和开得正好的桂花。尤其是柿子树,现在已经结了满满的大柿子!
随手捡些树叶,不就是把秋天装回家了吗?
路上也会遇到买本地新鲜水果的居民,柿子4元,脆红李2元,梨子3元,枣子5元,可以买点尝尝!
整个环线路面整洁,游客也不算多,路牌是透明的蓝白色,路边时不时有可以打卡的可爱“云朵”。
后半段的刘白路,也是俯瞰城市最佳观赏路线,城市界面一览无余!
走走逛逛2、3个小时,中途没有休息亭或者椅子,但是有农家乐、茶馆、面包店。
上周刚去桃源村的@karenvon 推荐在山顶的面包店喝个茶。面包店老板也是艺术家,整个店内装修和面包出品都很不错。
尤其是楼顶有个可以休息的榻榻米,山风吹过时让人瞬间想起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里有课晒太阳听风铃的片段。
走大环线要注意的是,部分路段有车辆经过,注意娃娃的安全喔~
Tips:
○ 穿长袖防蚊虫,前两天下过雨,路上青苔有点滑,可穿防滑鞋;
○ 自带小零食记得把垃圾带走喔;
○ 村口的导览图可以拍下来,标注着徒步路线、公共卫生间和餐饮点的位置。
从山里出来,再带着孩子去周边玩点不一样的!
桃源村村委会出发,车程十五分钟就可到达太平老街。
天府新区太平老街(原太平镇)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历经多次更名,最终在明代末年定名为太平镇并沿用至今。
据记载,“太平老场镇”曾是太平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辖区上升街等曾是东山旱码头交通要道,繁荣一时。
如果站在高处看,典型的川西民居格局一览无遗。小青瓦沿街一字排开,每一户占据狭长的一条细长的走廊将多间房屋串联起来,一个四方天井,一个后院。
老街并不算长,没有大度古镇街区的商业氛围,很快就能从这一头走到那一头。
粮油食品站、石梯子坡、太平池、观音寺,都是可以讲给娃娃听的,老街上的老故事。
粮油食品站,是以前负责粮食收购、存储、调拨、管理的机构,当时,能在这里上班是很让人羡慕的事情!
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粮站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即便风光不在,走近粮站内,依旧能看到那些和粮食有关的记忆。
石梯子坡现名横街子街,这条路始建于明代,为太平街道现存的最早的道路。
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都是太平场镇最热闹的街道。现在,这条街上依旧有人居住。古朴的房屋、斑驳的石板和屋檐下晾杆上的衣服、太阳下晒的红辣椒一起见证着时间。
前段时间爆火的四川方言微短剧《家里家外》,就有大量场景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观音寺,始建于光绪年间的古寺。1935年,观音堂玉皇楼因火灾被毁,后改为佛寺。遇到天气好,红墙砖瓦尤其漂亮。
太平池,是古老的消防储水池,每条街上都会有几处这样的池子,现在已经作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被保护起来。
老街上逛一圈,在场镇上找一家资格的豆花饭、海带蹄花、老街肥肠,舒服!
从桃源村村委会出发,驾车10分钟即可到达。
柏村美术馆是位于四川天府新区太平街道本土艺术家徐天保耗时5年打造的乡村艺术空间,占地约1000平方米,设有工作室、陈列馆、驻留馆等六大功能区。
美术馆收藏了百余件用废旧木头、捡回来的石碑、腐烂的树根、吃肉剩下的牛皮、废弃的柜子等材料创作的雕塑作品。
院子里种了不少花花草草,可以在树荫下喝茶聊天。爬了秋天的山,逛了古朴的老街,家长们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带孩子去瞅瞅现代艺术喔!
文丨嘻 排版丨阿乔
图|小红书用户@Whale Wang、
@二青在路上、@影、@karenvon
[END]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