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的车水马龙渐渐隐入暮色,滇池畔的风便带着几分凉意,悄悄拂开了绿道的夜。此刻,揉碎的月光淌在郊野与湖面之间,暖黄的灯光像串起夜色的珍珠,缀在路面上,绕在骑行者的车轮旁,落在漫步者的脚边 —— 它轻轻牵住游人的脚步,把城市的快节奏拦在身后,只留一片舒缓的时光,漫在这汪碧水之侧。
秋意翩然,这份惬意又添了新的惊喜:滇池绿道,正在进行一场 “焕新升级” ,用温柔的灯光,为夜晚的湖畔勾勒出更清晰、更温暖的轮廓。
千灯映湖
绿道夜景焕新颜
此次升级,绿道全线换上了 “新装”:2408盏草坪灯错落分布,370盏庭院灯点缀其间,19014 米扶手灯沿径敷设,就连串联起 “山、水、林、田、湖、草、村” 的座座栈桥,也尽数被点亮。
夜晚走进绿道,不再是模糊的光影与未知的前路。明亮却不刺眼的灯光,不仅筑牢了夜间安全防线,更让每一段漫步、每一次骑行都多了份安心。无论是饭后消食的市民,还是专程来打卡的游客,都能在夜色中尽情探索绿道的美,感受滇池畔独有的静谧与浪漫。
这一次,滇池绿道不仅是白天的 “生态长廊”,更成了昆明夜间景观的一张亮眼新名片!
灯光与自然共生
藏着对滇池的温柔守护
点亮夜景,却不打扰自然 —— 这是滇池绿道此次升级的核心初心。以 “珍爱滇池沿线湿地生态” 为准则,绿道的每一盏灯,都藏着对自然的敬畏与温柔。
选光:
贴近自然的 “舒适色”
主游径照明系统采用硅基金黄光纯 LED 光源,色温锁定在3000-4000开尔文的中性区间。这样的光线柔和不刺眼,既营造出愉悦放松的氛围,又能 “不着痕迹” 地融入自然,与生态湿地的静谧、文化休闲公园的淡雅气质完美契合,不会惊扰水中的鱼虾、林间的飞鸟。
布光:
功能性与美观性的巧妙平衡
照明设计上,绿道以草坪灯为主光源,庭院灯辅助补充,局部区域结合景观特色采用间接照明,避免强光打破自然景致的宁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栈桥段 —— 创新采用隐藏式扶手灯设计,灯光从扶手处柔和漫出,既清晰勾勒出栈桥的线性轮廓,保障行人通行安全,又让灯光与栈桥、湖水、草木融为一体,美得像一幅流动的夜画。
细节:
藏着云南的 “本土味”
庭院灯的设计更是巧思满满:灯顶做成了山茶花瓣的造型,搭配集成式太阳能光伏板供电,既融入了云南本地的自然元素,又践行了绿色低碳理念;草坪灯则以局部点光源形式补充照明,在人员活动较少的区域提供适度光亮,既能满足基础照明需求,又最大程度降低了对湿地生态的干扰。
未来可期
解锁更多夜游浪漫
灯光亮起只是开始。下一步,滇池绿道还将持续完善亮化设施的长效管护机制,定期开展巡检维护,用精细化管理升级服务水平,优化大家的绿道夜游体验。
未来的滇池绿道之夜,不仅是安全、舒适的休闲空间,更会成为昆明夜间文旅版图中,兼具实用性与诗意感的 “宝藏打卡地” 。在这里,你可以骑着车追逐晚风,看灯光映着湖面波光粼粼;可以牵着家人的手漫步栈桥,听虫鸣与湖水轻声和唱;也可以找一处长椅坐下,抬头是星光,低头是灯火,感受 “山水林田湖草村” 交融的独特魅力。
这个秋天,不妨挑一个夜晚,去滇池绿道走走吧 —— 让暖黄的灯光治愈疲惫,让湖畔的晚风带走烦恼,在慢时光里,遇见昆明最温柔的夜。
来源:五百里滇池东岸、滇池绿道指挥部、云南建投集团
编辑:贺靖
审核:钟玲
终审:许建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