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谱新韵 文化赋能迎客来
——荆坪古村提质改造重塑文旅新名片
蒲书琴
荆坪古村新面貌(中方摄影家协会供图)
在㵲水河西岸的晨雾中,一座千年古村正蝶变新生,迎接八方来客。青石巷陌间,唐代古井静默如初、七星古树群掩映苍翠、潘氏宗祠飞檐依旧,古朴砖墙低语着明清的悠悠往事。这里曾是京昆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是孕育《大乐元音》的礼乐原乡。如今,伴随着第五届湖南旅发大会的脚步声,总投资约1.93亿元的荆坪古村提质改造项目以文化为笔、科技为墨,在中方县荆坪古村的土地上续写跨越千年的焕新旋律,静候世界的回眸。
漫步古村驿道(蒲和平 摄)
以乐为媒,穿越千年时空
踏入荆坪,悠扬的丝竹声便混合着游客的欢笑声隐约传来。深挖以潘士权所著《大乐元音》为核心的宫廷乐文化,国乐文化体验馆内,“镜中听林”沉浸空间声音与影像交织融合,构筑起一座无形的国乐森林,“声起荆坪”用数字影像重现潘士权伏案著述的背影,“触弦生花”则让游客在互动屏上拨动音符,AI生成的古乐片段随即流淌一室——将抽象的礼乐理论化作可触可感的沉浸之旅,让游客能“听到”潘士权理论中的“元音”,直观感受“旧时深宫礼乐声,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时代新韵。游客唐嘉丰表示:“古乐与现代科技融合,就像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既有历史的温度,又透出科技的灵动。”
漫步古巷道(谭莹莹 摄)
驿道重现,串联古今繁华
伴着乐声往下走,一条石板路蜿蜒而入时光隧道,那些各个时空里或急或徐的脚步声似乎从未散去。这里曾是京昆古驿道上商贾往来、文书疾驰的中方驿,如今在驿道文化体验馆中重现昔日风华。复建的驿丞署内,时光在老物件上歇脚;“八百里加急”交互空间中,游客可切身体验策马传书的紧迫;而“中方驿记忆匣”将往事碎片一一拼合以影像再现。对中方驿故事的挖掘与创新再现将千年的交通动脉重新接入这个时代的脉搏,让这条与怀化有着千年历史脉络的“五溪驿路”的驿道文化再次鸣响于时代的长河。
三叠月塘(中方摄影家协会供图)
古今融合,焕新乡村活力
从驿道走出,目光所及皆是时间缝合的痕迹。以“尊重古肌理、唤醒本土记忆”为理念,新景与旧貌浑然一体,潘氏宗祠修缮如旧,三叠月塘倒影天光云影,艺术稻田延续农耕肌理。荆坪的“修旧如旧”,不是封存历史,而是让它呼吸、生长。“之前在抖音上刷到荆坪古村的宣传视频,发现变化很大,就特地来看看。”游客易雨轩欣喜地分享道,“实地看到的景象比视频里更加震撼,老建筑修旧如旧,又融进了现代美学理念。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已经计划带学生来写生,把古韵美景画进作品。”
荆坪古村在原有13个餐饮、民宿业态及特色点的基础上新增16个业态点,古村焕活的文化能量以这些业态点为载体悄然流入街巷烟火:荆坪供销小院唤起上世纪七十年代温暖记忆的同时,一旁各色茶咖小馆飘来拿铁咖啡的香气;沪湘名居民宿里,老宅改建的院落既见青瓦木梁,也配备智能卫浴;村民潘俐、潘俊等在各个景点中奔走担任路线讲解员,潘存家等老匠人在风物集市中传续中方斗笠等老手艺的价值,群发楼的老板娘张琼与儿子儿媳在游客临门中把日子越过越红火……各色业态并未冲淡古意,反而让传统以更从容的姿态融入当下,并托起当地群众的幸福生活。
千年一瞬,荆坪不语,却已将历史写满每一条石阶、每一段旋律、每一片砖瓦。她是乡愁归处,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一首可漫步聆听的“千年古驿 乐归荆坪”史诗。以地做琴、以路为弦,荆坪古村正静候知音,共赴新韵。
余晖下的三叠月塘(梁逸生 摄)
乐归荆坪:用科技唤醒千年礼乐之声
完成提质改造的中方县荆坪古村,如今巧妙融入丰富科技元素,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体验。在村内的国乐文化体验馆,游客不仅可现场聆听古琴、古筝的传统演奏,还能通过现代科技与AI数字人实时互动、“对话”,深入理解古代乐器的发音原理。走进“声起荆坪”展区,现代书生与潘士权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在动态影像与沉浸布景中,观众可以得知他如何将天文律法、礼乐制度、教育哲学熔铸为贯通天、地、人的文化血脉,最终在荆坪古村实现“礼乐活态传承”。
“刚刚参观了荆坪古村新建的国乐文化体验馆,我感到非常震撼。这里运用了新的科技和数字AI机器人,让我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国乐中五音的美妙与神奇。”游客周剑莉在体验后这样说道。
在“镜中听林”沉浸空间,声音与影像交织融合,构筑起一座无形的国乐森林,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游客还可通过双手敲击虚拟古代乐器,弹奏出与原物无异的真实乐音。来自中兴小学的向洛珊小朋友在现场体验后,连连赞叹:“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国学知识,开阔了眼界,也增长了见识。”
这还只是序曲,在“器韵之魂”区域,AI换脸技术让游客瞬间“穿”上古服、融入乐舞场景;古琴音律互动则能实时响应触摸,分解每一个音符的振动。而在“礼乐同源”板块,“宫筑乐鸣”沉浸式还原宫廷礼乐的庄重华美;“宴乐雅集”则把主动权交给观众——在这里,观众可以亲手击鼓,每一击,都会唤起对应的乐音或画面,参与一场跨越千年的节奏演绎。
荆坪古村的国乐文化体验馆用科技唤醒千年礼乐之声,让流淌在荆坪古村血脉中的礼乐文化有了具象化的新表达载体。以潘士权及其《大乐元音》为文化源点,围绕“韵律哲学、器物文明、礼乐生活”三大维度,将传统国乐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让游客在流动的乐声、交织的光影和触手可及的互动体验中感受国乐文化。
古今融合,焕发全新活力。荆坪古村通过文旅提质升级,成功引入体验展馆、民宿、特色餐饮、精品酒店等16类新业态,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古村的旅游产业体系,更借助“科技+文化”的深度融合,持续挖掘并展现其独特的历史底蕴与现代魅力,让游客在游玩中领略更多国学知识的深厚韵味。
(陈攀 张言)
游客在荆坪(陈攀 摄)
京昆古驿道中方段:从唐宋水驿到文旅新地标
蜿蜒5930公里,跨越七省市的京昆古驿道,曾是串联中原与西南的文明动脉。湖南省第五届旅游发展大会在怀化举办,这条沉睡千年的“五溪驿路”正以文旅自驾“宝藏之路”的姿态焕发新生。
中方驿历史悠久,其最早可追溯至唐宋时期,当时是溆州所在地的浪头水驿。到了明朝,中方因地理位置的变更,并到了下面的竹站驿,但驿道仍沿用了明朝以前的规格,保留了秦汉时期五尺道的标准,宽约一米二。明清时期,中方驿成为重要的驿站,朝廷的八百里加急文书都需要在这里换马。
宋代以后,中方驿站的功能逐渐从军事转为商贸,无数南来北往的商人们路过此地,促成了荆坪驿站的繁荣景象。
如今,中方驿作为荆坪古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开发。古村重点布局了驿道文化体验馆,通过数字科技手段生动重现京昆古驿道等历史情境,打造了“中方驿记忆匣”“八百里加急行旅体验”等交互展项,全面展现了驿道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在斑驳的驿道遗迹、珍贵的馆藏文物中,沉浸式感受古代驿路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的又一亮点。
荆坪古村的驿道文化馆依托古村原有建筑修缮而成,作为荆坪古村文化场馆“双核爆点”之一,同时也是湖南省首个沉浸式驿道文化体验馆,总体布展面积1070平方米。正如馆顶部的牌匾所题“驿脉千年”,场馆以中方驿的历史故事为依托,融合数字科技与实物装置,生动展现了中国古代驿道文化以及京昆古驿道的历史价值。
“以前只在书本里了解过古驿道,今天在文化馆里看到实物、逛了遗址,才真正明白古代交通和通信的不易。”来自长沙的游客李云带着孩子边参观边记录,她表示这样的文化体验既涨知识又有意义。
场馆内,陈设有一件气势恢宏的《驿马》艺术装置,通体取材自荆坪古村的百年老木,高2.2米,长2.8米,宽0.75米。艺术家以木材斑驳的纹理为笔墨,融合当代雕塑语言,将一匹奔腾于古驿道上的骏马定格于永恒,凝练成速度与力量的象征。
场馆负责人赵淳表示:“驿道文化馆的打造,旨在挖掘和活化本地历史文化资源,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下一步,我们还将围绕驿道文化,开发特色文创产品、优化游览线路,推动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让千年驿路文明焕发新活力。”
(肖文晋)
游客在荆坪(陈攀 摄)
游客在荆坪观看古乐演奏(陈攀 摄)
游客在荆坪体验古乐演奏(陈攀 摄)
远眺荆坪古村(田文国 摄)
荆坪古村新姿(贺玉梅 摄)
中方驿标志(肖文晋 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