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国内暑期水上旅游市场持续升温,热度席卷长江、舟山沿海等水域。从三峡新能源游轮的舒适体验,到珠江游的智慧探索,各地围绕“安全、融合、智慧”三大核心,通过筑牢水上安全防线、深化水旅融合体验、以智慧赋能水运发展,多维度保障游客出行,让暑期水上旅游焕发强劲活力。
筑牢水上安全防线
在长江武汉段,江风拂面,霓虹闪烁。一艘艘满载游客的夜游船正缓缓航行,甲板上传来阵阵欢笑。
据长江海事局最新统计数据,截至8月27日,暑假期间(7月1日起)长江干线四川至安徽段水上客运量共计637.1万人次。其中,乘坐省际旅游客船旅客人数20.1万人次,同比增长19%;乘坐夜游船旅客人数133.6万人次,同比增长25%,显示出暑期水上旅游的热度持续走高。
为了有效应对暑期水上交通风险,长江海事人员提前开展综合研判,重点针对涉客船舶超载、设备安全状况及恶劣天气航行等隐患加强检查,并制定汛期专项防控方案。同时,督促相关航运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船舶消防、救生、通风降温等设备进行全面排查,坚决守住安全“第一关”。
“让广大旅客开开心心游玩,平平安安回家,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将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全力保障广大旅客水路出行安全、顺畅、便捷。”长江海事局副局长左中君说。
在浙江舟山,7月以来,舟山群岛迎来旅游高峰,朱家尖、普陀山、嵊泗等热门海岛日均客流突破10万人次。舟山海事部门积极响应,对辖区内所有涉客船舶及水上运输公司组织拉网式排查,全面推进汛期暑期水上交通安全风险整治,进一步织密安全责任网络,杜绝风险隐患。
“今年暑期客运即将收官,作为长三角热门海岛旅游目的地,嵊泗列岛7—8月总客流已超83万人次,未来我们将持续筑牢水上客运安全防线。”舟山嵊泗海事处小菜园海巡执法大队副大队长于俊峰在采访中表示。
与此同时,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启动2025年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活动将持续至10月8日。黑龙江省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同步实施水运执法护航专项工作,重点加大对热门旅游水域的巡查力度,全力确保游客“走得安全、玩得舒畅”。
值得一提的是,该局构建“水陆空”立体巡航网络,采用“定期巡航+专项巡航”模式,对重点水运旅游线路实行全方位监管;并建立起“接报-响应-处置”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对各类突发事件和违法行为能够及时、规范处置,为游客营造更加安全、顺畅、有序的水上旅游环境。
当前,各地多措并举、协同发力,通过强化监管不断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共同筑牢暑期水上交通安全防线,助力人民群众安心美好出行。
水旅融合深化体验
长江三峡,高峡平湖,碧波荡漾。“坐在船上几乎听不到噪音,也没有柴油味,只有湖面凉爽的清风,体验感太好了。”8月24日,来自南昌的孙璇女士带着孩子搭乘“长江三峡”系列游轮,从宜昌三峡游客中心启航,开启“两坝一峡”之旅,她对此次游览赞不绝口。
如今,以新能源动力为代表的绿色船舶,正成为三峡旅游的一张“金色名片”,也标志着水上旅游从传统交通向低碳、舒适、沉浸式体验的重大转型。“长江三峡1”电动游船利用清洁水电驱动,既节省燃油消耗,又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真正实现“零污染、零排放”;“和悦”号采用“动力电池+燃油+太阳能光伏”混合动力配置,每年可替代燃油约200吨,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过600吨……
不仅在三峡,当前多地正积极推进“水旅融合”,通过提升船舶品质、创新游览形式,不断丰富游客的水上体验。在武汉东湖,一艘艘无人智能游船静悄悄地穿梭在湖面上。“游船的每一处设计都围绕游客体验而来,让他们全方位感受东湖的秀美风光。”小虎鲸(武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健介绍,无人智能游船运营两年来,已接待超10万名游客,节假日期间更是“一票难求”。
水上旅游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交通接驳,而演变为一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随着全域旅游的发展与“快进慢游”理念的深入人心,更多景区依托水资源打造特色项目。婀娜多姿的“徽韵渔火”鱼灯舞,演绎徽州千年渔歌;神秘莫测的“湖光变韵”川剧变脸,在粼粼波光中变幻莫测……每当夜幕低垂、两岸灯火渐明,在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风景区,利用独特的山水资源推出系列水上娱乐体验,为游客奉上一场融合地方文化与现代光影的视听盛宴。
水旅融合,不仅拓展了旅游体验的深度与广度,更成为推动区域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智慧赋能水运发展
7月18日早晨,满载数万名旅客的国际邮轮“海洋光谱号”和“地中海荣耀号”安全靠泊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旅客们陆续下船。至此,2025年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出入境旅客突破一百万人次,然而这只是上海邮轮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为了应对暑期邮轮客流高峰,宝山海事局依托智慧海事平台实施邮轮“一船一策”监管,实时审核航次信息、动态跟踪船舶状态,确保邮轮安全准点靠离。同时,与口岸单位协同建立“一次登轮”联合执法机制,推行“一条船联合查一次”便民措施,显著提升通关效率。
8月19日,青岛邮轮母港迎来“招商伊敦”号与“蓝梦之歌”号两艘邮轮同时停靠。这是青岛邮轮母港复航以来首次“双邮轮同靠”,旨在以港为媒,推进搭建邮轮旅游供应服务体系,共同筑起山东邮轮旅游发展新高地。
“依托港口生产指挥中心,青岛邮轮母港严格执行‘分批集港、错时通关、分区管控、同频共振’的作业管控模式。”山东港口邮轮发展集团市场业务部部长王儒湉介绍,此外,在旅客集疏港环节,动态调度精准到每一班接驳车,每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演,守住“零拥堵、高效率”承诺。
如今,政策层面也为暑期水运旅游提供有力支撑。7月,福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的意见》,提出培育一批智慧景区,培育沉浸式数字文旅体验项目,优化提升“畅游八闽”平台服务功能。
珠江游作为广州文旅的一张亮丽名片,也迎来制度创新与智慧赋能的新契机。8月26日,第16届106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珠江游管理办法(草案)》,鼓励探索自动驾驶船舶在珠江游的具体应用场景,借助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开发定制化、个性化以及沉浸式互动、虚拟展示、智慧导览和云旅游等数字化体验产品。
从筑牢安全防线守护出行底线,到深化水旅融合打造沉浸式体验,再到以智慧赋能提升服务品质,这些举措不仅让游客“玩得安全、玩得舒畅”,更推动旅游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为区域文旅融合注入新活力。(全媒记者 丁文)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