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环湖东路滇池绿道草之桥一路向南徒步,不想竟遇见了藏在卧龙古渔村与捞鱼河湿地公园之间的紫日薰衣草庄园。
这个时节的薰衣草庄园,褪去了网红景区那般喧嚣,却凭着“山水相拥,花海为媒”的独特气质,成为我徒步滇池绿道最动人的意外之喜。
庄园的地理位置本就自带诗意。
这里东接“草之桥”,卧龙古渔村的青瓦白墙在远处竹林间若隐若现,田间的稻浪与花海的紫波遥相呼应。西连“林之桥”,捞鱼河湿地公园的水杉林郁郁葱葱,湿地的水汽顺着河道漫过来,为薰衣草镀上一层朦胧的水雾。
作为滇池绿道的必经之地,这里每天都有骑行者披着晨光掠过,徒步的游人踏着落叶而来,车轮与脚步的声响,反倒成了这片静谧之地最和谐的背景音。
今天我去的时候时已近黄昏,由于刻意避开了5月中旬至8月下旬的盛花期,却意外撞见了庄园最慵懒的模样。
320亩的花海没有盛花期时“紫浪滔天”的壮阔,却多了几分疏朗的韵味。法国普罗旺斯狭叶薰衣草的叶片更显青翠,细长的茎秆顶着零星紫色花穗,像被巧手绣在绿毯上的花纹。
英国宽叶薰衣草的叶片肥厚饱满,边缘带着浅浅的锯齿,偶尔有几朵早开的花簇探出来,藏在叶间偷偷散发香气。两种薰衣草沿着地势起伏铺展,勾勒出自然的曲线,仿佛大地随手画出的紫色涟漪。
夕阳是这里最好的调色师。
当金红色的落日渐渐沉向西山睡美人的肩头,第一缕余晖便温柔地裹住了花海。起初是淡淡的橘色,顺着花穗的缝隙往下渗,把绿色的叶片染成通透的琥珀色。
随着太阳慢慢下沉,光线愈发浓烈,紫色的花瓣开始镶上细细的金边,风一吹,花海涌动,那些金边便在紫浪里跳跃闪烁,像撒了一地碎金。
站在花海边缘的木栈道上望去,不远处的滇池波光粼粼,西山的轮廓被夕阳描成暖红色,花海在中间铺成紫色的过渡带,山水与花海连缀成一幅流动的油画,这便是昆明独有的“普罗旺斯”,没有异域的遥远,却多了几分滇中山水的温润。
沿着木栈道走进花海深处,香气愈发清晰。
狭叶薰衣草的香气更清冷些,带着淡淡的药香,像夏日里的一杯薄荷水,清冽提神,宽叶薰衣草的香气则更浓郁绵密,混着阳光的暖意,深吸一口,仿佛能把疲惫都揉进花香里。
偶尔有蜜蜂落在花穗上,嗡嗡的声响极轻,不扰人,反倒让这片花海更显鲜活。
来到这里,即便是不说话,只是望着远处的湖山与花海,也会顿觉时光慢下来,没有催促,没有焦虑,只有风、花、山、水,以及心里最柔软的宁静。
庄园的湿地部分藏在花海西侧,与薰衣草田以一片芦苇荡相隔。沿着碎石路走过去,便能听见潺潺的水声。
湿地里种着大片的鸢尾与菖蒲,叶片修长,在风中轻轻摇曳,偶尔有白鹭从水面掠过,翅膀划破平静的镜面,留下一圈圈涟漪。
湿地的水连着滇池,水质清透,能看见水底的水草与游动的小鱼,阳光透过水面照下来,光斑在石子上跳跃,与花海的紫色形成鲜明又和谐的对比。
暮色渐浓时,夕阳彻底沉进了西山背后,天空从橘红变成了温柔的粉紫,与花海的颜色渐渐融合。远处的滇池开始泛起夜色的蓝,西山的轮廓变得模糊。
此时的花海褪去了白日的鲜活,多了几分静谧的浪漫,香气在微凉的晚风里愈发浓郁,深吸一口,仿佛能把这紫色的温柔都吸进肺里。
那些藏在心底的烦恼、工作的疲惫、生活的琐碎,好像都被这花香与暮色轻轻包裹、抚平,只剩下满心的松弛与安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