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签率 80% 的神秘国度
在中亚的版图上,土库曼斯坦像一块被小心包裹的宝藏,外人想靠近,得先跨过一道高门槛。
去过的人都说,这地方比朝鲜还神秘, 旅游签证拒签率高达 80%,就算拿到签证,也不是随便能逛的。
想申请土库曼斯坦的旅游签,光填表格、交材料远远不够。得先找当地的旅行社报备,由旅行社向官方申请 “邀请函”,这个过程少则一个月,多则两三个月。
拿到邀请函后,还得跟团出行,行程全由当地旅行社安排,不能单独离队,连拍照都有讲究 , 政府大楼、军事设施不能拍,连路边的纪念碑,都得先问导游能不能掏手机。
有个去过的游客说,在首都阿什哈巴德街头走,感觉空气里都带着 “谨慎”。街上的行人大多步履匆匆,很少有主动跟外国人搭话的。
城市里的建筑大多是白色的,搭配着金色的顶,看着华丽,却透着一股距离感。不像其他国家的首都,有热闹的夜市、随便逛的菜市场,这里的公共区域规划得整整齐齐,却少了点烟火气。
之所以这么 “神秘”,跟土库曼斯坦的国情有关。它是中亚唯一的永久中立国,1995 年就被联合国认可了中立地位。
为了保持这种中立,它对外界的接触很谨慎,不想让过多的外部因素打乱国内的节奏。对普通人来说,想揭开它的面纱,真得花点心思。
地下埋着 “黑色黄金”
别看土库曼斯坦对外低调,其实它手里握着一副 “好牌”, 地下全是天然气。全球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里,土库曼斯坦能排进前五,光一个 “南约洛坦气田”,储量就够全球用好几年,这可是实打实的 “黑色黄金”。
靠着天然气,土库曼斯坦把日子过得很滋润。在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很低。水、电、天然气、盐,全是免费的,政府按月给居民补贴,就算不工作,也能维持基本生活。
住房也有保障,结婚的年轻人,能向政府申请低价房,有的甚至能分到免费的公寓,屋里的家具、电器,政府还会帮忙配齐。
首都阿什哈巴德的街头,能看到不少豪车。虽然当地的汽车保有量不算高,但路上跑的,很多是奔驰、宝马,还有些是本土组装的高端车型。
超市里的商品很丰富,从欧洲的巧克力到亚洲的零食,都能买到,价格也不算贵 , 毕竟政府靠天然气赚了钱,会补贴民生,让老百姓能轻松买到进口货。
不过,土库曼斯坦也没只靠天然气 “躺平”。这些年,它开始慢慢发展其他产业,比如棉花种植。中亚的气候适合种棉花,土库曼斯坦的长绒棉品质很好,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
只是目前,天然气依然是它的 “钱袋子”,也是它 “富得流油” 的最大底气。
把中国当好哥们
土库曼斯坦对外谨慎,但对中国,却格外 “大方”, 两国的关系,用 “铁哥们” 来形容一点不夸张。这种好关系,不是嘴上说说,而是实实在在的合作堆起来的。
最先拉近距离的,还是天然气。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而土库曼斯坦有大量的天然气要出口,双方一拍即合。
2009 年,中亚天然气管道建成通气,这条管道从土库曼斯坦出发,经过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最后到中国,每年能给中国输送几百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对土库曼斯坦来说,中国是稳定的 “买家”,能保证它的天然气有稳定的收入;对中国来说,多了一个可靠的能源来源,双方互利共赢。
除了能源,两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也不少。中国帮土库曼斯坦建过医院、学校,还修过公路、铁路。
阿什哈巴德有座很有名的 “友谊医院”,就是中国帮忙援建的,里面的设备是中国送的,还有中国医生定期去坐诊,当地老百姓提到这座医院,都竖起大拇指。
老百姓之间的互动也越来越多。这些年,去土库曼斯坦工作的中国人不少,有的在天然气项目上干活,有的在援建项目上帮忙。
土库曼斯坦也有年轻人来中国留学,学中文、学技术,回国后成了两国交流的 “桥梁”。在土库曼斯坦的街头,偶尔能看到写着中文的招牌,有的商店里,老板还会用简单的中文跟中国游客打招呼。
土库曼斯坦确实神秘,也确实富裕,但最让人印象深的,还是它对中国的信任。
这种信任,不是一天两天建立的,而是靠一次次的合作、一次次的互相支持积累起来的。对中国来说,有这样一个 “好哥们” 在中亚,不管是能源安全,还是地区合作,都多了一份保障。
参考资料:《中国领事服务网・土库曼斯坦入境须知》、《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2024》、《土库曼斯坦政府 2023 年社会福利公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土库曼斯坦人类发展报告 2023》、《中国国家能源局・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与运营报告》、《中国驻土库曼斯坦大使馆・中土建交 30 周年合作成果白皮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外援助司・2023 年援外项目清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