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 “愚公移山”,我们总会惊叹于那份执着与坚持。可你能想象吗?在波斯古省伊朗法尔斯,竟藏着一处堪称现代版 “愚公移山” 的地下奇迹,桑谢卡南洞穴。
它不是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而是完全靠人工一斧一凿雕凿而成。数百年前,石匠们凭简陋工具,在山体中开辟出总面积达五公顷的空间。
这般宏伟的人工洞穴,为何鲜少有人知晓?它的建造又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智慧与艰辛?接下来,我们一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或许有人会说,既然桑谢卡南洞穴是世界最大的手工雕凿洞穴,还被列入了伊朗国家遗产名录,怎么会“寂寂无名”呢?这是不是一种夸张的表述?从表面看,“世界最大”和“国家遗产”这两个标签似乎应该让它声名远扬。
但深入分析实际情况,这种“寂寂无名”并非毫无道理。从国际范围来看,提及人工洞穴类的文化遗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欧洲或美洲的一些知名遗址,比如意大利的某些地下采石场遗址,而桑谢卡南洞穴很少出现在国际主流的文化遗产宣传或旅游推荐中。
即便是在伊朗国内,虽然它被列入国家遗产,但伊朗境内文化遗产丰富,像波斯波利斯这样的世界级文化遗产知名度极高,吸引了大部分游客和公众的注意力,相比之下,桑谢卡南洞穴就显得有些“低调”。
而且,目前它还未注册为“世界最大的手工雕凿洞穴”这一官方认证,缺乏更具权威性的国际背书,难以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所以说它“寂寂无名”是符合当前实际传播情况的,并非夸张之词。
从另一个角度看,有人可能会质疑,桑谢卡南洞穴作为手工雕凿的洞穴,其“人工开凿”的价值是否被过度强调了?毕竟历史上很多地区都有采石场遗址,它们不也都是人工开凿的吗?
这种质疑确实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因为采石场遗址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并不少见,很多古代文明为了获取建筑石料,都会进行人工开凿。但桑谢卡南洞穴的独特之处在于其规模和结构设计。
它总面积达五公顷,全长约200米,宽度在60至130米之间,平均高度为3米,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手工雕凿洞穴之一。
这样的规模在手工开凿的洞穴中极为罕见,要知道,在没有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古代,仅依靠斧凿等简单工具,开凿出如此庞大的地下空间,需要耗费数十年的时间和大量人力。
而且,石匠们在开凿过程中,每向内掘进约十米就保留一根巨型石柱作为支撑,最终形成百余根石柱林立的景象,这种兼顾结构安全与美学价值的设计,在其他普通采石场遗址中很难见到。
普通采石场往往更注重石料的开采效率,对整体空间结构和美学呈现的考量较少,而桑谢卡南洞穴既实现了石料开采的目的,又打造出了宏伟壮观的地下景观,其“人工开凿”的价值确实具有特殊性,并非被过度强调。
或许还有人会提出,贾赫罗姆市为桑谢卡南洞穴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和充足的住宿设施,交通上从市中心驱车15分钟可达且道路铺有沥青,住宿上附近有接待能力近400人的生态旅馆和酒店,那为什么还吸引不到游客,是不是这些所谓的“理想游览条件” 名不副实?
其实,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些游览条件是虚假的。从实际情况来看,交通便利和住宿充足是客观存在的优势,为游客前往游览提供了基础保障。但吸引游客是一个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如前文所说,洞穴知名度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游客,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这一景点的存在,自然不会将其纳入旅游计划。另一方面,洞穴面临人力短缺的问题,无法配备专职守卫,这会让部分游客担心游览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而且,虽然洞穴内部完成了照明工程,但可能在旅游配套服务上还存在不足,比如缺乏专业的导游讲解服务,游客进入洞穴后难以深入了解其历史背景、开凿工艺等,降低了游览的体验感。
此外,伊朗整体的旅游环境受多种因素影响,国际游客前往伊朗旅游可能会存在一些顾虑,这些因素都共同导致了即使有便利的交通和住宿,游客数量依然不多,并非是游览条件名不副实。
还有人可能会疑惑,推动桑谢卡南洞穴注册为世界最大的手工雕凿洞穴,真的对提升其知名度和保护水平有那么重要吗?会不会只是一个形式上的认证,实际作用不大?
这种担忧可以理解,但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的过往案例来看,这种官方认证的作用不可小觑。首先,一旦成功注册,它将获得 “世界最大手工雕凿洞穴” 这一独特的官方身份,这会极大地提升其在国际文化遗产领域的关注度。
国际上的文化遗产组织、旅游机构、媒体等会更多地关注和宣传它,进而让更多国家的公众了解到这一奇观,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这对于提升知名度是直接且有效的。其次,知名度的提升会带来更多的资源投入。
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社会层面,都会更重视对它的保护,可能会增加资金投入用于洞穴的修缮、防护设施的完善,也会解决人力短缺的问题,配备专职的保护和管理人员,从而切实提升保护水平。
比如很多原本鲜为人知的文化遗产,在获得世界相关认证后,都迎来了保护和发展的新机遇。所以,推动其注册并非形式主义,而是对提升知名度和保护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实际意义。
通过对这些不同角度质疑和看法的分析与回应,我们能更清晰地认识到桑谢卡南洞穴的独特价值与当前面临的困境。它确实是一处罕见的人工地下奇迹,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美学价值,但也因知名度低、保护人力不足等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力。
推动其获得更权威的国际认证,加强宣传推广,完善配套服务和保护措施,是让这一 “现代版愚公移山” 式的奇迹被更多人知晓和珍视的关键所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