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太行,雄踞华北,绵延八百里,横跨晋冀豫三省,是大地隆起的脊梁,是岁月沉淀的史诗。它不像江南山水那般温婉秀美,也不似西北大漠那般苍凉孤绝,太行以其独有的雄浑、壮阔与深沉,诉说着一种直击心灵的震撼之美。
当你第一次走近太行,迎接你的往往是那如刀削斧劈般的巨大断崖。这些高达千米的岩壁,裸露出层层叠叠的岩石肌理,像是一部部竖立的地质史书,记录着亿万年来地壳运动的惊心动魄。它们沉默地矗立着,不言不语,却用最坚硬的姿态,宣告着自然的伟力。行走其间,人如芥子,渺小感油然而生,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种被磅礴气势所包裹的雄壮与豪迈。这,便是太行山最直观的“壮”——山势之雄伟,地貌之奇绝。
然而,太行的美,远不止于“壮”。当你深入其中,便会发现“美”字的千般韵味。春天,山花烂漫,桃花、杏花、连翘点缀在苍劲的崖壁和山谷之间,粉的、白的、黄的,与深沉的岩石形成鲜明对比,生命在石缝中倔强绽放。夏天,太行山成为天然的避暑胜地。茂密的森林覆盖山体,形成浓荫,溪流在谷底潺潺流淌,清澈见底。抬头是蓝天白云,低头是碧水青山,空气里弥漫着草木的清香,沁人心脾。秋天,是太行山色彩最为斑斓的季节。层林尽染,万山红遍,黄栌、枫树、橡树交织成一片片火红、金黄、深紫的海洋,从山脚一直铺展到山顶,如同打翻了的调色盘,美得令人窒息。冬天,一场大雪过后,太行山银装素裹,冰瀑悬挂于悬崖之上,晶莹剔透,宛如琼楼玉宇,又呈现出一种冷峻、圣洁的北国风光。
但太行山之所以伟大,不仅仅因为它的自然风光。它的“壮美”,更深深植根于其厚重的人文历史与不屈的民族精神。在近代,太行山更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此开辟了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根据地。巍巍太行,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的浴血奋战,孕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百折不挠、艰苦奋斗。当你站在狼牙山、站在西柏坡,触摸着那些斑驳的旧址,耳边仿佛还能听到历史的回响。这种由血与火淬炼出的精神力量,与太行山的雄伟山势融为一体,使得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土地,都充满了庄重与崇高感,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壮美”。
太行山,是自然的杰作,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象征。它用亿万年的时光,雕琢出这壮丽的山河;用千年的文明,沉淀下深厚的文化;用近现代的烽火,熔铸出不朽的精神。它的“壮”,是山河的雄奇;它的“美”,是生命的律动,是历史的回响,是精神的传承。当阳光洒在太行山连绵起伏的峰峦之上,金光万道,仿佛为大地披上了神圣的铠甲。这,便是太行山——一座用岩石写就的史诗,一部用岁月谱写的壮歌,一个永远值得我们仰望与追寻的壮美之地。商谈
见《河北广播电视报》2025年第38期(2025年9月19日出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