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书匣”揭开匣盖,墨香便扑面而来。9月21日,来自上海的“最美书店”钟书阁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暖城印巷开启内蒙古首店,1200平方米、3万册藏书、五重文化场景,一经亮相便刷屏朋友圈。有人惊呼“网红书店开到自家门口”,也有人担忧“会不会只是打卡拍照的又一景点”。东胜区用这场文化首秀给出了清晰回答:钟书阁不仅是一次商业首店的落地,更是“书香东胜”升级版的启幕,它标志着这座城市在文化软实力竞速赛中,正式从“功能覆盖”迈向“美学引领”的新赛道。
过去几年,东胜区以“全民阅读·阅享东胜”品牌为支点,建成图书馆总分馆152个、共享书房2处、24小时暖城书吧2个,形成覆盖城乡的“15分钟阅读圈”。然而,数量扩张之后,如何提升文化供给的“情感温度”与“体验深度”,成为城市治理的新考题。钟书阁的到来,恰好填补了“高品质体验场景”的空白:草原弧形书架与星空镜面穹顶交融,北疆长卷与“三北精神”展区并置,阅读、咖啡、文创、沙龙、亲子五维一体,让“看书”升级为“沉浸式文化消费”。当阅读空间兼具美学价值与社交属性,书籍便不再是单向度知识载体,而成为城市气质的“显影剂”。
回顾东胜全民阅读1.0时代,政府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财政真金白银投入、草原书屋村村覆盖、“全城共读一本书”党政干部带头。钟书阁的落地,则首次把全国性文化运营商引入主城区,形成“宣传搭台、企业唱戏、市民受益”的多元共治格局:暖城印巷提供免租期与装修补贴,钟书阁输出品牌、选品与运营经验,本地文旅企业配套“暖城文化游”线路,预计年引流超30万人次。市场力量的加入,更让文化供给从“标准化”走向“精细化”——亲子家庭可以参加《小屁孩日记》作者见面会,年轻群体可以在“书+咖啡”区夜读,银发族可以在非遗市集体验毡绣。阅读推广不再是“大水漫灌”,而是“分众滴灌”,公共文化服务也因此获得可持续的商业造血功能。
从全国书香城市(区县级)到“中国图书馆学会示范单位”,从152个图书馆总分馆到钟书阁首店,东胜区用七年时间完成了“阅读公平”向“阅读美学”的蝶变。钟书阁的落地,不是终点,而是“书香东胜”2.0时代的起点。书籍是城市最柔软的基建,也是最长情的投资。
钟书阁落地东胜,是一次商业事件,更是一场文化宣示:只要持续把最美的空间留给阅读,把最优质的资源投向教育,把最多元的群体引入共创,书香就能成为东胜最持久、最芬芳的“软黄金”。愿“草原书匣”常开,愿北疆风卷书页,愿每一位读者在东胜都能遇见“诗与远方”。来源:网络综合(东轩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