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十一’黄金周提前了一样,这几天战国袍旅拍生意忙得很。”9月21日,荆州古城宾阳楼下的明月阁国风工作室,老板李妩明和工作人员正忙着为游客做造型,身后还有多名游客正在挑选服装款式。
荆州是楚文化发祥地,也是战国袍文化元素IP的重要渊薮。近两年,仅宾阳楼附近便有40余家从事战国袍旅拍的妆照店。他们普遍反映,随着第二届楚文化节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店里的生意也变得热闹起来,“这几天甚至要忙到深夜11时。”
当年轻人身着战国袍在宾阳楼前拍照时,他们消费的不仅是妆造服务,更是对“老祖宗审美”的认同。这种认同,在为荆州城市品牌注入灵魂的同时,也为这座千年古城注入蓬勃的发展动能。
以文促旅 文旅产业加速冲刺千亿规模
9月20日上午9时许,荆州博物馆“看见中国先秦丝绸宝库——荆州马山一号楚墓织绣品特展”开幕。等候多时的游客快步走进展厅,争着一睹战国时代织绣文物的风采。尤其是两件首次展出的珍贵展品,更是引得游客啧啧称奇。
同日,位于沙市区的大赛巷美食街,则化身传统文化与美食体验的盛会——“迎双节·寻味大赛巷”主题活动热闹开场。非遗表演、互动游戏、沙市美食……不到400米的街上,游人如织,烟火气十足。
荆州素有“楚国故都、三国名城”之称,文化底蕴深厚。但长期以来,楚文化的魅力多停留在学术研究与地域认知层面。楚文化节的举办,正是打破这种“文化壁垒”的关键之举。
“楚文化节的举办,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经济赋能。”荆州市副市长卢艳丽说,第二届楚文化节以“让世界看见楚文化”为主题,将吸引全球目光,汇聚八方宾朋,进一步激活千亿级文旅消费市场。
自2023年举办首届楚文化节以来,荆州在白热化的文旅市场竞争中快速脱颖而出,越来越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特色旅游目的地。全市接待游客量2023年突破5000万人次,2024年达到890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23年达400亿元,2024年达到659亿元,两年累计增幅分别超过53%、73%。今年1至8月,接待游客6891.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4.18亿元,同比再次实现高位增长。
“文化资源是荆州最宝贵的资源,文化优势是荆州最大的优势。”卢艳丽表示,荆州将大力推动文旅产业升级,提升旅游品质与服务,将厚重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强大的经济动能。
按照规划,到2027年,荆州市旅游综合收入力争突破1000亿元,到2030年超过1300亿元,实现由文旅资源大市向文旅产业强市的转变。
以节赋能 驱动城市能级实现新跨越
第二届楚文化节开幕当天,荆州市举行2025年楚商盛会暨第三季度重大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此次集中签约百亿元项目2个,50亿元以上项目4个。
活动现场,包括中物互联控股(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尤东在内的4位企业家被聘为荆州招商大使。
“荆州可深挖‘楚文化发祥地’这一特点,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品牌优势和招商吸引力。”尤东说,此次招商活动不仅促成楚商之间的深度融合与思想碰撞,更让全球看到荆州的文化魅力与经济潜力。
近年来,荆州持续推动人文与经济良性互动,把楚文化节升级为塑造城市形象、驱动城市发展的新引擎,迎来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发展。
两年前首届楚文化节期间,荆州签下64个5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额达1297.3亿元。
荆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届楚文化节当年,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24个,总投资3977亿元;2024年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32个,总投资3390亿元;2025年截至目前,集中开工项目584个,总投资2297亿元。
史丹利和湖北宜化携手在松滋布局新能源新材料产业。2023年8月,松滋史丹利宜化精制磷酸项目开工,之后不断加快建设进度。今年初,该项目实现选矿—硫酸—磷酸—磷复肥—精制磷酸产业链全线贯通,车间各设备全力运转,力争产值突破30亿元。
以文化人,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当前,荆州上下正全力推动荆州古城争创5A景区,进一步加强对荆楚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与活化利用,让千年古城“活”起来、“火”起来,助力实现经济量级、发展层级、城市能级新跨越,为“建设先行区、当好排头兵”汇聚强劲动能。(记者 何辉 通讯员 刘秋娥 梅五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