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游客在乌鲁木齐柴窝堡湖国家湿地公园游玩。秋色正浓,该湿地公园进入最佳观赏期,吸引游客前来感受自然之美。 石雪摄
9月17日,游客在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白杨河胡杨林拍摄。傍晚,金色云霞给胡杨林披上了一层梦幻的光彩,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田国建摄
时值最美金秋,新疆大地洋溢着欢欣与暖意,山河如画、风物宜人。9月23日,这片热土迎来了意义非凡的时刻。五彩的山林、金黄的胡杨、香甜的瓜果,与欢庆的氛围共同织就一幅绚丽多姿的秋日画卷,也映照出这片土地的热情与活力。
新疆文旅产业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这场醉心之旅。今年前8月,全区累计接待游客2.27亿人次,同比增长8.6%;游客总花费2559.86亿元,同比增长8.65%。文旅产业不仅为地方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更成为润泽民生的“幸福果实”。
从金秋游迈向四季游
金秋时节,新疆旅游市场洋溢着热烈气氛,成为众多游客向往的目的地。
喀纳斯景区进入一年中最绚丽的季节。从空中俯瞰,秋日的喀纳斯湖宛如碧玉镶嵌于群山之间,阿尔泰山漫山遍野的树木呈现出鹅黄、金黄与橙黄交织的斑斓色彩。
自入秋以来,哈密伊吾胡杨林景观日益壮美,游客数量显著增加。来自上海的游客陈正斌一边用手机拍摄一边赞叹:“一直听说新疆秋景美如画,亲身体验一番,果然名不虚传。”
眼下,阿禾公路上的自驾车辆络绎不绝,穿梭于五彩林海之中。沿线民宿和农家乐牧家乐生意兴旺,旅游消费活力充沛。
在库车市龟兹小巷,非遗手工艺品的制作声与游客的谈笑声交融回荡,昔日的旧巷如今充满喜庆与活力。金秋旅游正成为新疆文旅的一大亮点。
携程9月23日发布的2025国庆旅游趋势预测数据显示,新疆凭借独特的秋景和深厚文化底蕴,跻身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前列,相关搜索量上涨60%,订单量同比增长81%。
金秋旅游的热潮,是新疆文旅产业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自治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通过专项规划和资金支持,全力打造万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冰雪旅游已进入全国“第一梯队”,自驾游、特种游等产品广受欢迎,G219线(新疆段)、新疆101省道、独库公路、阿禾公路、环博斯腾湖公路等成为“网红公路”。新疆旅游已实现从“一季热”向“四季旺”转变,旺季显著延长,旅游品质不断提升。
文旅融合激发新活力
位于库车市的龟兹博物馆及相邻的龟兹魏晋遗址博物馆已成为游客争相参观的新地标。游客们在馆内静静聆听讲解,感受龟兹文化的博大精深。来自甘肃的游客王文有表示:“这些文物生动展现了古西域的繁荣,让人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新疆通过文旅融合不断为产业注入新动力,催生多种新业态。目前,全区备案博物馆数量已达150家,西域都护府博物馆、新疆当代音乐陈列馆等新建展馆迅速走红。这些文化场所不仅丰富了旅游内容,也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龟兹小巷中弥漫着咖啡香气。来自重庆的咖啡店主王新宇两年前来到新疆,今年“五一”在此开设新店。“我深深被龟兹文化吸引,也更喜欢这里热情的氛围。”她说,旅游旺季时,其店铺日均营业额超过3000元。龟兹小巷被评为2024年自治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新发展案例。
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喀什,游客既可白天漫步古城,也可夜间观看《遇见喀什》演艺项目。多业态融合项目从不同维度展示了新疆的自然景观、历史传承和民俗风情,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历史与地域文化体验。
“旅游+交通”“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农业”“旅游+工业”等模式,已成为推动新疆文旅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真正实现“一业兴、百业旺”。低空游览、徒步探险、骑行体验等新业态持续为产业注入新动能。
文旅惠民促就业增收
新疆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使越来越多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在阿瓦提县刀郎部落景区,130多名当地村民实现就业,超过100人在景区内开设店铺,销售手工艺品和农副产品。“旅游给我们带来了红火的日子。”一位手工艺品店主表示。
2024年,全区文旅及相关产业经营主体超过51万户,带动就业逾100万人次,“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协同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新疆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惠及民生的幸福产业。
新疆文旅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策的支持。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5—2030年)》,全区将按照“空间集聚、要素集中、区域协同、特色发展”的总体思路,构建“一核三带四心多节点”发展格局。
从古老丝路到现代旅游胜地,新疆正以山河为卷、文化为笔,绘就高质量发展新图景。2024年,全区接待游客3.02亿人次,游客总花费3595.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21%,旅游热度跃居全国第二。金秋时节,新疆文旅再次成为八方游客的热门之选,将迎来新一轮增长,为天山南北各族群众带来更多的“幸福果实”。(任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