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广袤的土地上,有一座山因“马”而生缘,因传说而灵动,因历史而厚重的山峰,它就是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东南约80公里处的临洮县辛店镇小营村附近的马啣山。这座海拔超3600米的山峰,似一位沉默的时光守护者,矗立在陇原大地之上。这里不仅有流传千年的石马传说,有见证朝代更迭的军马历史,更有初夏时节绚烂绽放的马兰花海,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动人的故事,每一阵风都裹挟着邀约的温柔,等待旅人踏足,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浪漫之旅。
追溯马啣山的过往,石马传说无疑是最动人的开篇。远古时期,这里风景秀丽、水草丰美,是天马栖息的乐园。一日,马群嬉戏时偶遇打柴农人,惊慌的天马纷纷踏云离去,唯有两匹不及躲避,化作石马立于山顶,面朝四川、尾向榆中。民间相传,石马是为采食天国之食而来,每逢四、五月,其灵魂会化作金马驹携本地蚕豆、胡麻、蒜苗入蜀播种;九、十月返回马啣山时,又将四川的名贵药材带回马啣山,野党参、贝母、防风等药材在此扎根,也为榆中百姓捎来殷实的期盼。虽传说虚无缥缈,却满含着榆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遗憾的是,明代初年,刘伯温为断“龙脉”,将石马劈碎,让这“衔山之马”消散在历史风尘中,只留下无尽的遐想。
石马的故事虽已落幕,马啣山与“马”的羁绊却从未中断。明代肃藩王与这里有着深厚的情结,马啣山曾是肃藩的牧马草场与禄场。第一代肃王朱楧“善骑射,能诗文”,手握重兵守卫西北,朱元璋亲赐马衔山作为其牧马草场,用于供应御边军需马匹。如今,金县新营会真观旁的明代石碑,仍清晰记载着这段历史,见证着马啣山作为军事牧马场的重要地位,也让我们得以窥见当年万马奔腾的壮阔景象。
时光流转,马啣山的军马历史在近代续写新篇。1926年,马啣山军马场(又称马啣山军马场)始建,起初为国民党马步芳、马步青部队的军用马场。1949年9月,场长张国义率全体将士起义投诚,军马场迎来新生,先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后勤部、甘肃省政府农垦局、中央军委总后勤部等部门管理,2001年移交临洮县畜牧局,成为如今承载着厚重记忆的畜牧场。而在上营乡瓦窑滩村,原中国人民解放军68076部队奈子沟军马场旧址经过改造,已变身为集学、教、游、吃、住、玩于一体的军马场文化旅游中心。这里的军马历史文化展厅、玉石文化展厅,静静诉说着军马场的峥嵘岁月,成为开展国防教育、感受军马文化的绝佳去处。
若说历史与传说赋予了马啣山深邃的内涵,那初夏的马兰花海则为它增添了浪漫的色彩。每年五月末至六月初,惠风和畅,蓝天白云之下,马兰花竞相绽放,浅蓝淡紫的花朵如繁星点点,似蝴蝶翩跹,将草原装点成“紫色花海”,宛如中国的“普罗旺斯”。“青幽幽的草原上,蓝幽幽的马兰花”,漫步花海,幽香扑鼻,微风拂过,花朵摇曳生姿,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马兰花又名 “祝英台花”,花语是“宿世的情人或爱的使者”,这般浪漫的寓意,更为这场花海之约增添了几分柔情。风吹雨打间,马兰花始终傲然绽放,那昂扬的生命力,让人不禁心生敬仰。
来到马啣山,除了沉浸在传说、历史与花海之中,丰富的文旅活动更能让你深度感受到这里的魅力。走进军马文化馆,透过一件件展品,回溯军马场的发展历程,了解马匹在军事史上的重要作用;观看马术表演,看骑士们在马背上展现马上射击、技巧表演等绝活,感受速度与力量的碰撞;若想亲身体验,专业教练会指导你骑马,在草原上策马奔腾,享受与马儿亲近的快乐。
你还可以徒步探索马啣山的自然风光,高原草甸的辽阔、玉石山的独特,都能让你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每逢节日,篝火晚会、锅庄舞、民族歌舞表演等民俗活动轮番上演,让你沉浸式感受当地文化;随手一拍,辽阔草原、历史建筑、绚烂花海都是绝佳的摄影素材,定格旅途的美好瞬间。游玩之余,手抓羊肉、干锅羊排、地锅鸡、野菜疙瘩等当地特色美食,定能满足你的味蕾;住一晚特色民宿,夜晚围坐篝火旁,听当地人讲述刘伯温斩龙脉、金马驹的传奇故事,更是别有一番韵味。
马啣山,是一座集传说之奇、历史之重、自然之美于一体的宝山。无论你是渴望探寻古老传说,还是想触摸历史的温度,亦或是想在花海中寻觅浪漫,这里都能满足你的期待。收拾行囊,奔赴马啣山,让每一段故事、每一处风景,都成为你旅途中难忘的记忆。
来源:西部法律与社会
编辑:籽茗
甘肃省地区新闻热线请联系籽茗主任:15193106553(微信号:17171132386)
疑难复杂案件研讨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玉强15898195532
企业家权益保障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于晓荷 15524682485
如有侵权及职业道德监督电话请联系北极海新闻:0416-3086929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