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旅行达人/小众秘境星探/徒步旅行家
桦加沙到来前的北海之行,脚步难免匆忙。傍晚时坐动车到达北海站,搭乘2路公交前往位于老街附近的酒店,路遇中山公园,临时起意,中途下车在里面逛了一圈。这时夜幕已经降临,继续搭乘2路车来到酒店,稍事休息,前往北海老街。
酒店位于海角路,徒步向东行走,见路边竟然摆起了一溜按摩床,为过路游人提供服务,也算街头一景。开始以为与海角路相连的中山西路就是老街,来到路口才发现有汽车通行。
拿出手机地图重新确定方位,决定沿四川路往北走。路边有家店正在用油锅炸着什么,香味直往鼻子里钻,本来已经走了过去,又掉头回来。原来是当地的一种传统美食,名叫虾饼,属于疍家小吃。疍家是南方沿海一带的水上居民,他们一生都住在船上,很少上岸。
买了一块虾饼,一边吃一边往前走,焦香酥脆,还有虾的腥香,口味很是特别。没走几步,就看到前方很多人在拍照,应该没错了。走到跟前,果然看到了青石板铺地的骑楼老街,街口有一座迷你牌坊,上方镶嵌“升平街”三字。
地图上标注为珠海路,为何却写着升平街呢?牌坊上有一块黑色的石碑,解除了心中的疑惑。原来,在民国以前,从外沙桥边的三婆庙往东到金鱼巷口的路段称升平街,全长200米,宽4米。此地慢慢发展成为繁华的商业街,清政府曾在此设珠场、常关等衙门,负责治安、税收。1927年,道路扩建,自西向东的大西街、升平街、东泰街、东华街、接龙桥等统一改为珠海路,最终形成眼前的北海老街。
珠海路两旁是一栋接一栋的骑楼,大多在两到三层,中西合璧的造型,这显然和北海在一百多年前成为通商口岸有关。商铺前悬挂着灯箱招牌,将老街变成了不夜城。街上游人如织,人们沐浴着海边吹来的清风,品尝着当地的特色美食,挑选着自己心仪的商品。
街上也不乏一些有故事的地方,比如丸一药房旧址,在1936年9月6日,就发生过一起“九三事件”。这家药店的老板中野顺三因从事间谍活动,被驻北海的十九路军所杀。那时全面侵华战争还没有爆发,但小本子竟派军舰在冠头岭一带进行威胁,其狼子野心已暴露无遗。
接龙桥双水井也是老街里的一处名胜古迹,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水井由青砖砌筑,两井口间距2米多,昔日地面与井口相平,常用形似吊秤的杠杆打水,又称双吊秤水井。以前水井与海之间有一条长约30米的水沟,可为渔船和外轮供水。因水沟阻隔交通,人们用木板搭桥通行,称作接龙桥,慢慢形成了接龙桥双水井的地名。
一直走到海关路,街道也变得越来越冷清。沿海关路向北来到滨海路,由此往回走。滨海路上并无特别的风景,穿过一条小巷又回到老街,寻到一家餐馆,点了一碗老友粉作为晚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