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提到甘肃兰州的著名地标,应该大多数人会马上想到黄河上的中山桥,却较少有人知道,在中山桥北边的白塔山上,还矗立着这么一座“镇城之宝”——白塔。它高17米,七级八面,藏在海拔1700多米的山巅,历经数百年地震却屹立不摇;它免费对所有人开放,登顶就能俯瞰黄河穿城而过,连本地人都爱来这儿,在凉亭里泡上一杯三泡台,看着山下的车水马龙发呆。这座白塔,或许才是兰州这座城市“刚柔并济”的真实写照。
我第一次爬白塔山,是从中山桥北侧的石阶开始的。刚走完铁桥,很快就钻进了满是树荫的山道——石阶两旁的古树遮天蔽日,偶尔有阳光从枝叶间漏下来,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点;山道旁的石墙上,刻着兰州的老照片,有民国时的中山桥,也有过去的白塔山,边走边看,像在翻一本立体的兰州史书。
爬了大概20分钟,远远就看到山顶的白塔:绿顶的塔尖格外显眼,塔身则是青灰色的砖,每级每角都翘着砖刻的小龙头,造型特别。当走近看才发现,白塔是实心砖塔,塔基结实得像扎在山里的根,塔身的砖缝里长着几株小草,却丝毫没影响它的稳固——当地朋友说,兰州历史上经历过好几次强烈地震,山下的房子都有损坏,可这座白塔却始终矗立在这儿,连裂缝都少有,“古代工匠的手艺,真是绝了!”
白塔旁边的白塔寺,藏着更多故事。它始建于元代,后来在明朝重建,寺里最有名的是“镇山三宝”:象皮鼓、青铜钟和紫荆树。现在象皮鼓和青铜钟还保存在寺内的展厅里,象皮鼓的鼓面用整张象皮制成,摸上去厚实有韧性,据说敲起来声音能传很远;青铜钟上刻着复杂的花纹,轻轻一碰,还能听到余音绕梁。可惜的是,原来的紫荆树已经不在了,现在寺里的是后来补种的,每到春天开花时,满树紫红,特别好看。
站在白塔山顶的观景台,才算真正看懂兰州。眼前是奔腾的黄河,像一条黄色的绸带从西向东穿城而过,中山桥横跨在河上,像连接南北的纽带;远处的兰州城,高楼和老房子错落分布,烟囱里飘出淡淡的烟,偶尔有火车从河边的铁轨上驶过,“呜——”的汽笛声在山谷里回荡。有本地老人坐在凉亭里,面前摆着一套三泡台茶具:盖碗里放着茶叶、桂圆、红枣、枸杞,滚烫的开水冲下去,瞬间飘出茶香。老人笑着说:“很多兰州本地人没事就来这儿,爬爬山,喝喝茶,看看黄河,比在茶馆里舒坦多了!”
其实,白塔山和白塔,早就成了兰州人的“后花园”。清晨,有老人来这里打太极、练嗓子,歌声混着风铃响,是兰州的晨曲;上午,有家长带着孩子来爬山,孩子们追着蝴蝶跑,累了就坐在石阶上吃冰棍;傍晚,情侣们会来这里看日落,夕阳把黄河染成金色,白塔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温柔得让人不想走。而游客们则忙着拍照,有的对着白塔拍,有的对着黄河拍,还有的把白塔和中山桥框在同一个镜头里——这张“白塔映黄河”的照片,几乎是每个来兰州的人都会带走的纪念。
最让人惊喜的是,如此有分量的地标景点,竟然还完全免费。不用购买门票,不用提前预约,沿着石阶往上爬,就能近距离看白塔、逛寺庙、赏风景。难怪有游客说:“在其他城市,这样的文物景点早就收费了,兰州实在太‘良心’了!”兰州本地朋友说:“白塔是兰州的‘镇城塔’,是大家共有的宝贝,哪能收钱呢?”
如果你下次再去甘肃兰州旅游,别只在中山桥上走一走就匆匆离开哦!不妨花半天时间,爬一爬旁边的白塔山:看看山上那座“地震震不塌”的千年白塔,在山顶的凉亭里喝一杯三泡台,对着黄河发会儿呆——你会发现,兰州的美,不只是黄河的壮阔,还有白塔山的静谧,以及这座城市藏在细节里的温柔哦!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