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时光”一个火热年代的永恒记忆
淅淅沥沥的秋雨从早上一直下到午后,打湿了泥泞的山路。随县委宣传部和融媒体中心组织的“洞见时光”采风团,来到了位于鲁山脚下、朱阿村边的原976厂山洞车间改建的“洞见时光”三线建设红色记忆馆。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976厂也就是土门一厂,本人小时候最爱去的地方,比县城南麻都要大气繁华高档的多。
当时本家上山下乡回城安排工作的二姐就在一厂上班。那时候的年轻人都愿意到国营三线厂子工作,因为是大国营全民所有制单位,比县印刷厂、糕点厂等集体所有制单位,身份有着天壤之别啊!且要根红苗正、三代贫农才行。这些当今的年轻人大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根本就没有一点意识。
记得二姐在厂部宣传科任广播员,梳着一根近一米长的粗黑辫子。一到周末我就骑上家里唯一的大金鹿自行车,用时近一个钟头赶到二姐的广播室来看望她。名义上是来看姐姐,实际上是来混吃喝解嘴馋的。中午到厂部食堂打上一份红烧鲅鱼、或者是酱香排骨 再来上一饭盒刚蒸出来的大米饭,简直就觉得进了天堂一般,美得不要不要滴……比现在在五星级饭店吃大餐都来的洋气骄傲、神气得很!
莫说当时大家都没有钱。即便有钱,在南麻也没地方买、没地方吃、解馋啊……
有时候晚上就在广播室旁边的宿舍住下,除了到灯光球场看打篮球的外(一厂男篮明冠省军工系统,打南麻篮球队就像是NBA打土包子一般,轻轻松松、易如反掌)。记得紧挨着广播室的就是宣传科图书室,那时候不光食物匮乏,图书资料更是廖若星辰、极难对获。《世界知识手册》、全本施耐庵《水浒全传》就是在这儿看上的。从而知道了武大郎卖炊饼、西门庆勾搭上了潘金莲、武二郎杀嫂、血洗鸳鸯楼替兄报仇的故事(也怨武松太木讷,要是早随了嫂嫂心愿。也就没了王妈、西门大官人、恽哥啥事喽……)。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当时主席一声令下“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三线厂子在沂蒙山区热火朝天的建设着,老红军资格的王耕田从青岛检察院院长来到土门黄崖村领衔一厂搞建设。每到过年的时候还分猪头下货、海鲜海货白鳞鱼,兰陵大曲、大前门香烟等紧俏物资。
这在县城南麻是不可想象的。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
三线厂子因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冲击,纷纷转产、搬迁、破产、倒闭……
但三线精神依然还在!
那种“吃苦耐劳、为国为民、无私奉献、敢打硬仗”的精神就在“洞见时光”中的老车床、老物件、老奖品、老茶缸……等等一系列陈列物上,和一幕幕感人肺腑情景剧中展现的淋漓尽致、历历在目、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当下,我们人民共和国更加强大了、人民也更富裕幸福了。你看九三大阅兵展现出来的各种名冠天下的现代化高科技武器,让一切心怀鬼胎、不怀好意,亡我之心不死分子们,切切实实地心灰意冷、断了念头。
可想而知,这些高科技武器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都是一代代三线军工仁人志士们自强不息、埋头苦干、下定决心、排除万难,拼死奋斗出来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九月二十五“洞见时光”三线建设红色记忆馆就正式开放营业了。不管您曾经是三线建设的老前辈,还是当今刷手机、玩电脑,开抖音,宅在家里躺平内卷的新新人类,抽时间扶老携幼来“洞见时光”游览游览,绝对会是一次庄严神圣的精神洗礼和新科技玩法相结合的好去处。
吃住行,游购娱。系列化服务,满满的一次性到位,满足解决你的各方面需求,绝对不虚此行!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