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在申遗成功后的这一年,见证了传统与潮流的交融。这条7.8公里的“城市脊梁”,不仅串联起千年古都的历史密码,更在年轻一代的创意中焕发新生。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90后东城融媒采访团用脚步丈量中轴线,从南端的非遗匠心到北端的烟火诗意,解锁一场穿越时空的Citywalk!
第一站
龙顺成京作非遗博物馆
沿着中轴线的
起点永定门
我们来到了
龙顺成京作非遗博物馆
龙顺成由清宫造办处匠师王永顺1862年(同治元年)在北京创立,至今已有163年的历史。近年来,龙顺成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龙顺成“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座凝聚了“京味文化”和非遗匠心的博物馆,也是北京南中轴线文化新地标和国家级非遗“网红打卡地”。
步入正门,仿佛闯入清代造办处的匠作工坊。镇馆之宝——清金丝楠木雕云龙纹顶箱柜静静伫立在此处。这件国家一级文物以整块金丝楠木雕琢,龙纹鳞片纤毫毕现,暗合清代皇室礼制,堪称“木中黄金”的巅峰之作。
清 金丝楠木雕云龙纹顶箱柜
参观完正厅,我们来到了鲁班学堂,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亲手体验了榫卯的拆卸与拼装。这些看似简单的小物件,拼装起来还真不容易,不得不承认,古人的智慧远超我们想象!
地址:永外大街64号
第二站
人民咖啡馆
前门大街
“火出圈”的网红咖啡
人民咖啡馆
还有谁没喝过
跟着我们来尝尝
当咖啡遇见“红色文化”,人民咖啡馆便应运而生。进入这年代感满满的咖啡厅,感觉一秒穿越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北京。店铺中,一幅巨大的黑白色调天安门广场俯视图映入眼帘,一颗红星点缀其上,熠熠生辉。
咖啡馆右侧的堂食区域,铺陈着前门、天坛、永定门等中轴线上古建筑的老照片,还有一整面杯子墙,杯身上印着红色“北京”字样,复古+国潮范儿拉满,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在这里撞了个满怀。
秋日午后,前门大街的游客如潮水般涌动。在铛铛车的叮咚声中,举起搪瓷杯自拍,点一杯有着“中国”字样的卡布奇诺,温暖的力量沁人心脾。在这里,喝的不只是咖啡,更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地址:前门大街81号
第三站
首开书院·景山书社
在沙滩后街的
百年槐树下
与大师对话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景山书社给你答案
“一座大院,半部中国学术史。”首院文脉可追溯至百年前。1925年,顾颉刚、朱自清等文人在首院北门附近成立景山书社。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景山书社闭店。1946至1952年,大院成为国立北京大学校舍,先后入住过36位教授及其家属,成为那个时代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的聚集地。
为了传承百年文脉,2024年12月,北京首开首院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运营的文化空间——首开书院·景山书社在园区内开业试运营。书社联袂北大书店在图书、展览、活动等领域合作,力争成为“寻迹新文化运动”“寻迹北京大学”的必到之地。
走进书社,树影书房、槐叙茶饮等核心功能区一目了然。店内环境以极简风和原木风为主,符合年轻群体审美。北京历史、北大校史、民国文化等5个类别的近2000册书整齐陈列在高大的展墙上。落地窗前,槐叙茶饮区飘来一股蕴含槐花清甜味道的茶香。
闲坐于书院中,和煦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书页上,凝神静思,仿佛还能听到百年前志士仁人的书声琅琅。园区内还有其他打卡地等待您的发掘,不失为闹中取静的好去处。
地址:沙滩后街22号
第四站
黄瓦增福财神庙
最后一站
我们来到了鼓楼东大街
的新晋网红打卡地
黄瓦增福财神庙
这座明代始建的庙宇,因清雍正年间换上皇家专用的明黄色瓦片而声名鹊起。主殿内,增福财神李诡祖的彩绘神像笑容可掬,两侧的文武财神比干与赵公明手持玉如意与金鞭,守护着千年商脉。庙主神李诡祖为北魏县令,因治水功绩被唐、元、明多朝加封为财神,明清时期被奉为皇家正封财神,形象常见于年画及钱币。
步入庙内,祈福的游客络绎不绝。红墙的布告栏上,图文并茂地讲述着财文化里的顶流当担和财神庙保姆级攻略,更有互动装置,超适合打卡出片!
造办处内,文创产品和创意饮品琳琅满目,总有一款适合你!还在愁买什么伴手礼吗,来这里看看吧~
地址:鼓楼东大街117号
这个秋天
不妨沿着中轴线走一走吧
在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中
遇见一个更鲜活的北京
策划:90后东城融媒采访团
文字:陆璐
图片:陆璐 张菁 北京Look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和往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