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坛逛书市,就像逛菜市场。
从地坛书市回到编辑部时,我对同事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地坛书市”的全名是“我与地坛北京书市”,在地坛公园举办,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今年我也去凑了凑热闹。
△ 小编本人此刻还没开始挑书,但已经购入了2根烤肠(吃光了)和1副《动物世界》扑克牌(牌面太光滑,如果是真的想打牌不建议购买)。
说好的“书市”怎么卖什么的都有?
无论你从哪个门进地坛公园,只要走两步就能听见现场的叫卖声。
声音最大的是这个:
“我与地坛三折叠冰箱贴,必买必买啊,这边儿看看了啊!
卡夫卡黑塞帆布包,上海书展都卖断货了!
特供地坛书市,别地儿不用看,就我们一家有!
还有陀思耶……陀思妥耶夫斯基
……”
不仔细听,我真的以为是在卖菜——陀思妥耶夫斯基,十块钱三斤啦!
书的陈列和宣传也随意得像菜市场:
书堆其实是有分类的,起初也是整齐的,但逐渐显示出一种可随意拣选的美——
(滑动查看图片)
明码标价,优惠也写得明明白白,顺便还留了个招聘位——
重要信息,直接上树——
说是“书”市,其实在地坛干什么的都有。
体验推拿的——
卖毛笔的——
卖扑克牌的——
卖竹编草编粽编的——
卖精致新书的确实也不少,但更多地方是这种画风:
△ 俩年轻的学生买的旧杂志,杂志年龄可能比他们还大。
除了旧书,他们还买了一大兜磁带:陶喆、张惠妹、王菲、张雨生……
我问:“你们家里有卡带机吗?”
其中一个男孩笑了:“这就是有趣的地方……在买了这些‘破烂儿’之后,还得再买另一个‘破烂儿’。”
喧闹的集市上,有人举着放大镜看书
先别急着哀叹“果然已经没人看书了,连书市里卖的都不是书!”,我在地坛遇到了几个人,看书比我高考都认真。
01.
王奶奶,家住地坛附近,平时7:00起床,8:00到公园唱歌,地坛书市开启后,每天9:00准时开来看书。
见到她的时候,她正举着放大镜阅读,身后人群来来往往,她不为所动。
我等了十多分钟,还是没忍住好奇,走上前去,问她到底是哪本书这么好看。
答案是《多棱镜下的周恩来》,她已经在这个摊位看了多日,准备在书展的最后一天买走它。
她说,书市一开始营业,她就会到到几个固定摊位读书,用放大镜一字一句地读,一直读到收摊。
她坐在摊位角落的小椅子上,椅子旁边放着她的背包,背包里装着一些干粮——中午舍不得时间回家吃饭,会吃些点心充饥。
02.
张爷爷,家住房山,坐车来地坛要花三个小时。
我是先闻见烧饼香气、后看见他的。路途遥远来不及吃饭,他带了些烧饼,准备边吃边逛。
△ 他和我说,15个烧饼已经吃完了,休息好后就会继续一个摊位一个摊位地挑书。
张爷爷今年80岁,从90年代开始,只要地坛书市举办,他都会来。
(滑动查看图片)
他和我说,历史哲学文学他都爱读,而且每次读书都会手写读书笔记。现在家里不止有数不清的书,读书笔记也多得数不过来了:
03.
还有个阿姨,手里拿了一张写得密密麻麻的书单。
《太平天国》《人间信》《灿烂千阳》……什么类型的书都有,所属出版社也被标注了出来。
她提前做好了攻略,想提高逛书市的效率。
不过,尽管她开展后每天都来,书单上的书还是没有集齐。
障碍有很多:书单上的出版社太分散、部分书不是新近出版的、线下逛总会邂逅其他有趣的书……
每次来书市,她都要采购家里人半年的精神食粮。
网购如此发达的今天,这样认真的找书方式简直称得上“浪漫”。
平时遇到这样认真的读书人,我大概会把自己当做后辈、诚惶诚恐地叫“老师”。但在地坛书市,好像一切都十分自然,他们就是会在我家门口出现的大爷大妈、大姐大哥。
买书和买菜,或许可以一样自然
忘了说一个细节,地坛书市不需要买票、进场不用刷任何证件,甚至地坛公园平日里的2元门票书市期间也免了。
所以我碰到了很多“状况外的人”:
本来在雍和宫的游客,听闻地坛有活动,跟着人流就走来了;
来公园遛娃喂鸽子,小朋友一手捧绘本一手和鸽子互动;
附近学校的中学生,午休时结着伴就来逛了……
也遇到很多神奇的场景:
老人仔细研究地图,问哪些地方可以集章——
几个老姐妹嗑着瓜子讨论图书和个人生活——
小孩背着大大的“思想包袱”走进玩具店——
大家的运书工具也是千奇百怪的:
婴儿车——
行李箱——
购物车——
露营车——
这位推露营车买书的大哥热衷于线下“淘书”,地坛书市有很多没有塑封的书,翻着翻着,露营车里的购物袋已经快装满了。
大哥刚刚的收获是一本80年代的绝版小说。他说,这些书过去大概也是放在书店不起眼的角落里,“在看见它之前,你都不知道还存在过这样的一本书。”
这就是淘书的乐趣吧。
用现买的文创帆布袋装书的也不少,但我见到最多的容器,还是最朴素的——塑料袋。
(滑动查看图片)
就像逛市场一样,从货架旁揪来一个塑料袋,装好并不太重的书,付过钱拎在手上带回家。“书”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小商品”,这好像是件挺好的事。
逛完书市准备走的时候,我看见一个大爷提着刚买的菜走进了旧书区。
大葱的香味很浓,让我产生了一种幻觉:买书和买菜是同样自然的事,看书和吃饭也是同样简单、同样让人幸福的事。
来源:“凤凰网读书”
编辑:胡雅诗(见习)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