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对我来说很不一般,自驾去了趟向往已久的西藏;到了拉萨才知道,这个夏天对西藏而言也非同寻常。拉萨城内的大街小巷到处彩旗飘扬,一派节日气氛——西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庆典8月21日在布达拉宫广场隆重举行。
和大多数游客一样,我们本打算川藏南线进、北线(317国道)出。既然幸遇大庆,便决定在西藏多看看。于是从拉萨城的大昭寺出来后,继续西行,经珠峰大本营,进入藏西阿里地区,再转219国道,过圣湖玛旁雍错,抵达神山冈仁波齐。此时获知新疆正在筹备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的盛大庆典,机不可失,遂临时起意,准备由西藏直抵新疆。
此时我们在西藏已半个月了,正驻车于孔繁森曾工作过的阿里地区首府噶尔县的狮泉河镇。从这里到新疆只有两条路:其一,继续沿219国道北上,经日土县进入新疆西部喀什地区的叶城;其二,调转车头,东行至改则县,然后向北穿越八百里羌塘无人区,最终进入新疆和田地区的民丰县。由于前年我曾在喀什待过半年,便选择了后者。很显然,这条被称为“藏西秘境”的线路更具吸引力和挑战性。
当日下午四时抵达改则县城,在政务中心办理穿越羌塘的相关手续,领到了一份《告知书》。工作人员说上午已分发了200多份,估计今天至少要发放四百份。再加上对面新疆过来的,明天横贯羌塘的车大约六七百辆(反穿羌塘海拔高度会在短距离内骤然上升,因此车辆会少许多)。以每小时六七十公里的限速,加上下车看风景、停车拍照的时间,抵达目的地估计至少12小时。以双向两车道平均下来,一个车道一小时不过30来辆车,很好,不堵车。
出了政务大厅接着前行130多公里,傍晚至先遣乡。75年前,也是在8月份,人民解放军新疆部独立骑兵师一团先遣连136人从于田进军西藏,翻越昆仑山,经过三个月的艰难跋涉,最终在此建立驻扎营地,先遣乡由此得名。为铭记牺牲在阿里大地上的63名先遣连战士,这里新建了进藏先遣连纪念馆和纪念碑。因纪念馆已下班关门,我在门前徘徊了一会儿。当年先遣连走的并不是由青海进藏的唐蕃古道,艰难困苦可想而知。正因如此,新疆与西藏在共和国初期的这种特殊联系来得尤为不易,弥足珍贵。
在餐厅吃过晚饭,六七个女游客围着圈兴高采烈地跳着刚学会的西藏舞,男人们都平静地坐在廊下喝茶聊天。今夜驾车人尤当养精蓄锐,明天等待他们的将是平均海拔5000多米的长途之旅。
羌塘之门
次日晨光初现,刚勾勒出东山明晰的轮廓,我们就出车了。通过羌塘之门,正式进入了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路况整体不错,路面看上去也还平整,只是路基建在冻土层上,经过雨季的浸泡,再经大车反复碾压,形成了太多的下陷路段,整个车像海浪上的船只那样上下起伏。速度一快,车辆甚至会飞离地面而失控。路边经常能看到掉下去的小车尸体,只剩下一具残破不堪的变形铁壳,能拆卸的大件和轮胎都被人取走了。所以驾车需万分谨慎,但凡看到黑色刹车印,前面肯定是下陷处,须立即刹车减速。
万万没想到的是,在无人区竟然遭遇到了两次大堵车。
先是因为前日的施工车翻下路基,今天吊车过来重装散落在路下的大型钢件,耗时较长,有等不及的越野车直接下路肩绕行乱石戈壁。我们是入手三年的SUV,但已行驶了近八万公里,前轮磨得比较厉害,而且原车就没备胎,一旦出事,在接近500公里没有任何信号的无人区,无疑是大麻烦,只好耐心等待。见两边都堵了很长的车队,吊装车主动停止施工放行。才过去不久,从新疆那边过来的一辆拉巨型风电叶片(俗称“大刀”)的车出了故障,所有的车又停了下来。像这样长的大车进藏,只能走新疆这边,川藏线上的天路十八弯、怒江七十二拐,近百米的“大刀”根本拐不过弯来。我事先制定的几个后备方案中最坏的局面之一就是不得已在高海拔的地方长时间滞留,因为高反会越来越重。而随着太阳的下沉,气温也会越来越冷,过夜尤难。我甚至设想了B计划,即在不得已的情形下如何弃车逃生。眼下这辆故障车连带“大刀”超过百米,侧横在路上,后面还有三四辆同样的车,前有导路车,后有押车。好在一个多小时后,交通终于恢复,又可以边行车边看风景了。
这一路最好看的风景就是“一错再错”。错,也作“措”,藏语是湖泊的意思。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横跨改则、日土两县的美马错和靠近新疆的黑石北湖。前者美在蓝天、白云、雪山、碧湖和旷野草原同框,高原天寒,绿草已染些许秋黄,尤为悦目怡人。后者则是火山喷发形成的黑石岭与荒漠、大湖融为一体。串联其间的还有月牙湖、骆驼湖和许多我叫不上名字来的雪山融冰形成的水泊以及恣意纵横的流潦。
黑石北湖
美马错
当然,也有比较遗憾的地方,看到的野生动物相对少些。除了常见的牦牛群、羊群和几只藏羚羊外,连我们从革吉到先遣乡路上每每能看到的藏野驴也只是在路边忽然掠过又倏然消失。至于网上众口传说的野狼和从先遣乡东山下来夜游的藏熊根本就没现身。也许是我们没找准节奏,也许是堵车阵势太大,惊扰了敏感的野生动物使之远远躲开了?总之,和我们的设想有较大距离。
在此行看到的动物里,最漂亮的要算野驴了。线条明晰、毛色鲜亮,尤其全身洁净,不像牦牛、绵羊或骆驼那样因褪毛而显得有些邋遢,而且动作轻快活泼,警惕性不高,不像藏羚羊那样老远就盯着你看,一动不动。以我在新疆游走了一年的经历,找野驴还是要到西藏阿里地区更容易些。
羌塘路上的藏野驴
下午过了黑石北湖,很快便进入新疆境内,接下来就是苦牙克大峡谷。我此前已游过新疆的安集海、托木尔和天山大峡谷,“曾经沧海难为水”,考虑到时间紧迫,就没停车。下了高原,天已向晚,路边空旷处隔三岔五就能看到整装待发的“大刀”车,数量之多完全出乎我的想象,看来羌塘路上的堵车并非偶然。这也改变了我对无人区的固有认知,羌塘早已不再是那种绝无人迹的荒蛮高地了,新疆、西藏两省正通过216国道联手开展新一轮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而且是以新能源、高科技打底,未来可期。
新疆驶来的大车
我们的最后一段旅程是沿昆仑山北坡西行,眼中所见却浑似戈壁沙漠。细沙贴地随风飘过,像有生命的游龙在路面上起舞弄影。昏黄的沙尘中,有几匹高大却消瘦的双峰野骆驼动作迟缓地在一片荒草窠子里发呆。我在西藏就没见过骆驼,常见的藏马和牦牛也比新疆的要小些,身形较小耗氧量自然少,这或是高原缺氧促使物种进化的结果吧。
最终,我们用了近14个小时,跨越700公里,在天黑之前顺利抵达民丰县城。此行在两个盛大庆典的背景下把西藏和新疆串了起来,当然更富有纪念意义,也更值得回味。在行程中真切感受到了新疆和西藏之间的密切关系,他们不仅是华夏大地西部的两个近邻,还是一对亲兄弟,新疆大了整整十岁。兄弟之间能频繁地相互走动也得力于219和216两条国道。而凡是自驾走过这两条线路的人,都可以领取阿里地区文旅局颁发的《勇士证》。遗憾的是我们在狮泉河镇走得匆忙,没顾得上。到改则县本来还有一次机会,竟因要赶路到先遣乡也忘了领取。这是否意味着下次我要走219再一次由西藏进入新疆呢?亦未可知。
作者:李雁 编辑:徐征 校对:李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