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福建绕不开的有两座城市,福州、厦门,近几年来,出现了一个黑马,经济总量连年领跑全省,因其文化底蕴深厚且地理位置独特而备受瞩目,不是厦门,也不是漳州,而是拥有“宋元中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美誉的泉州,这座被马可·波罗赞誉为“光明之城”的古老海港,正以崭新面貌亮相于世界舞台。
泉州属于福建东南地区,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这个城市因为靠山临海,西北方有连绵起伏的群山,东南方有广阔的沿海平原,所以整体的地势是从西北方往东南方慢慢降低的,所以泉州的地理风貌就是“八山一水一分田”,泉州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公元二六零年设置东安县治所,到现在有一千七百多年了,唐朝到宋朝,泉州就变成了海上丝绸之路非常重要的起点,到了宋朝元朝的时候,泉州更是发展得非常好,成为当时最大的海港,人们把它叫做“刺桐城”。
2021年,“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22个遗产点再现了这段辉煌历史。如今泉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民营经济发达,经济总量常年在全省首位,这里保留着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交融的痕迹,有闽南红砖古厝,千年佛教寺院开元寺,伊斯兰教清净寺等众多遗址,形成“半城烟火半城仙”的城市风格。
泉州市处于海陆交汇的枢纽地位。它北连福州、莆田,南靠厦门,东临台湾,西接漳州、龙岩和三明,是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重要结合点,海域面积广袤,海岸线漫长,湄洲湾,泉州湾,深沪湾等有14个天然港湾,湄洲湾南岸肖厝港和斗尾港被誉为中国的天然良港,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泉州因为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自古以来就是海上贸易的枢纽,在现在也是对接台湾海峡经济区的前沿。泉州作为全国有名的侨乡,九百五十万左右的海外华人散居在全世界,再加上九百万左右的台湾汉族祖籍也在泉州,所以泉州成为一条连接外向交流的纽带。近几年来,泉州依托海岸公路和环湾的城市布局,把港口、工业、城市三者联系起来共同发展,使得它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核心地位更加凸显。
泉州经济发展称为“泉州模式”,即以外向型、民营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改革开放初期,泉州靠“三来一补”,一步步发展成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开发区三位一体的格局。2024年泉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094.87亿元,连续多年全省第一。以二产为支柱产业结构,三产稳步增加三次产业结构比优化为2.0:51.8:46.2。泉州拥有纺织鞋服、石化产业、机械装备、建材家居及安踏、恒安、九牧等国内一线品牌七个超千亿元产业集群,县域经济特色鲜明,如晋江鞋服、石狮纺织、南安建材、惠安石雕、德化陶瓷等,形成一县一产业局面。以海洋资源发展临港工业,石化和能源产业居全省前列,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也正在培育中。
泉州交通体系有海陆空三维优势,在港口方面,泉州港已建成许多万吨级以上的泊位,其货物吞吐量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内贸集装箱的运输量也多年位居福建第一。陆路交通经由沈海高速,泉三高速,福厦铁路等干线纳入国家路网之中,市区环城高速和跨海大桥也联系着沿海经济带,泉州晋江国际机场为航空开辟多条国内国外航线,推动贸易往来,泉州近些年完善沿海大通道和城市快速路,推进高铁,城际铁路和港口联动,做到公铁海空“一站式”物流,古代的泉州就重视交通设施的创建,像洛阳桥,安平桥等一直到现在仍表现出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现代的交通网络又在此基础上展开扩充,给经济流通赋予支撑。
泉州的高等教育体系有着应用型人才培育的特色,有18所全日制高校,涵盖综合性、理工科、师范性、医学类等学科,这些高校紧紧对接本地产业,纺织服装、陶瓷工艺专业与泉州支柱产业相融合,职业教育也十分发达,中职学校数量很多,为民营经济输送大量技术人才,教育布局注重产学研结合,许多学校同企业共同在鞋服设计、机械制造、海洋生物等方面创建研发机构,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泉州也依靠侨乡优势开展对外教育交流合作,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合作资源,高教和职教给泉州的稳定发展,人力资源给予支持,也为产业转型升级作出贡献。
泉州旅游资源兼具历史与自然两种韵味,它是世界遗产城市,22个遗产点勾勒出海丝文化的主脉,九日山祈风石刻记录着宋朝航海祈风仪式,市舶司遗址是古代海关管理机关,德化窑址重现外销瓷器繁盛景象,尤其宗教遗迹非常丰富多彩,开元寺的唐木构建筑及东西塔,清源山老君岩造像,伊斯兰教圣墓,草庵摩尼光佛造像等等,都体现出“世界宗教博物馆”所具有的包容性,从自然景观来看,清源山,洛阳桥,崇武海岸线等给予生态的休闲空间,近年来,泉州推动文旅融合,依靠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展示区来表现南音,木偶戏等非遗文化项目,而且开发海滨旅游路线,让游客感受“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休闲度假”。
泉州的故事不是简单经济数字能够概括的,这里的居民一边守着千年老港口的烟火味,一边演绎着“爱拼敢赢”的现代传奇。很多城市在追逐短期指标的时候,泉州却在深耕产业和文化,让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在这里共存于红砖古厝之中。也许真正的“黑马”不需要刻意去炫耀自己,它的力量就来源于这样的自信。你怎么看泉州的崛起,它能否成为福建新的发动机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