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寿县发布】
9月22日,在安徽省文物局指导下,由安徽省博物馆协会主办,安徽日报客户端、蚌埠市博物馆协办的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评选宣传活动圆满收官,100件/套承载安徽深厚历史记忆的文物荣耀入选安徽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名单,成为江淮大地上熠熠生辉的文化瑰宝。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博物馆获评最具人气博物馆,馆藏五件文物46春秋附盖三足羊首铜尊、47战国嵌绿松石越王“者旨于赐”铜剑、48战国郢爰金钣、49五代“大唐颍州开元寺”大铜钟、50春秋鹿首附耳铜盖鼎入选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名单。
春秋附盖三足羊首铜尊
1975年寿县正阳关镇肖严湖出土,春秋州来青铜器。器物通体铝黑色,形似一只温驯灵动的绵羊,羊首耳、目、鼻、嘴及羊角以阳刻线条描摹,器底置有三个上翘钩状器足,似凌空欲跃。它是中原礼器与淮夷图腾的精妙融合,既是州来国的存世孤品,又为研究古代方国的文化交流、地域发展提供了珍贵实物。
战国嵌绿松石越王“者旨于赐”铜剑
1996年1月寿县古城西南郊西圈遗址3号墓出土,战国越国青铜剑。其剑格双面以绿松石镶嵌空心鸟篆铭文“王(越)王(越),者旨于赐”,历经2400余年仍流光溢彩。《淮南子·齐俗训》“得十利剑,不若得欧冶子巧”,道出越国铸剑技艺的高超,它也是目前国内已发表文献记载的为数不多越王剑中一柄,极为珍贵。
战国郢爰金钣
寿春城遗址内出土,战国时期楚国黄金铸币。楚金币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原始黄金货币,是楚国经济实力的见证。楚博馆藏金币数量居全国之最,含金量最高可达96.19%,且形制多样,印证了楚国高超的炼金技术。它们既见证了寿春城的历史变迁,也为研究楚国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五代“大唐颍州开元寺”大铜钟
五代十国后唐时期青铜钟。大钟铸造地点为颍州(阜阳),葵边、圆顶、铁环系钮,重达5000斤。其铸造精美雄浑,发声响亮深沉,钟上有铭文724字,记载了铸造时间、地点、铸匠、功用、音律等。它的用途几经变化,从寺庙用钟到寿春城内火警报警器,抗日战争时期还用作防空报警,见证了寿春城的时代变迁。
春秋鹿首附耳铜盖鼎
1959年出土于原舒城县龙舒公社凤凰嘴,春秋时期群舒青铜器。器身似鹿,前端鹿首栩栩如生,三叉鹿角饰云雷纹,绿松石镶嵌的双目炯炯有神,鼎身镂空屝棱象征鹿尾与鹿首相呼应。兽首鼎是群舒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楚博收藏的这件鹿首附耳铜盖鼎,具有浓郁的原始艺术气息,体现了早期淮河文化的生动创造力和活力,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绽放着独特光芒。
来源:安徽楚文化博物馆
编辑:夏宇轩
审核:王杨
终审:陈炜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