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想到,三十八年前的天津之行,竟是一次红色家庭的探寻之旅,解开了有可能成为我终生遗憾的谜团。

因为没有带日记本,金明赠我笔记本并写下寄语,字里行间洋溢着满满的回忆和期许,更多是鼓励……
经过将近一天一夜的旅途劳顿,我于1987年7月27日下午抵达天津廊坊市爱民街曙光道广德里一条2号。在见到金明爸妈的那一刻,立刻被他们的热情给淹没了,一切烦恼劳累归零,他们表示非常欢迎我到他们家做客,也是金明念兹在兹的愿望。当晚,他们为我专门准备了“接风”晚宴。

老同学酷爱旅游,曾与我相约游全球,这是1990年8月14号在西藏旅游时登上布达拉宫照片。
金明拿着文君酒频频给我斟酒,说:当年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害得卓文君写下了《白头吟》。我们也是一别之后,二地思念,只说是一年半载,谁料想一晃十年,无琴可弹,有书能传,九九归一今天又相见,老同学你可让我望眼欲穿啊!千言万语汇成杯中酒,为老同学的光临干杯……

一年半后的春节金明回河南老家故地重游,我们在大伾山“旧地重游”摩崖石刻前合影留念。
我遂对曰:是的,百思想,千系念,十年终于把今日盼,万语千言说不完……想当初校舍简陋油灯暗,撅肚棉袄令人寒,大队部里同学习,百无聊赖实在惨,我奔云贵高原采矿去,你回廊坊迎平反……仔细算一算,整整三千八百天!干!!

十年啊,虽然转瞬即逝,但在我们各自的生活工作中发生的事情说不完,有多少感受要畅谈!
我们深知这杯杯酒中凝聚着十年来相互的思念与牵挂,我担心一时高兴喝得糊里糊涂没法叙谈,只饮了三杯就把话题拉到了十年前……十年啊,虽然转瞬即逝,但在我们各自的生活工作中发生的事情说不完,有多少感受要畅谈!我们谈学习,理想,未来,朋友,老人,妻子儿女;谈同学们的遭际,乡邻们的生计与期盼……

当时的“神”记录,现在觉得弥足珍贵……
这晚我们的语言表达得到了超水平发挥,是那样的情真意切,恰如其分,受到了金明的爸爸妈妈一直赞叹。他们认为十年不见,我们年轻一代都进步了,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是晚,金明妈妈还特意把自己的床位让给我歇息,使我有机会与金明爸爸近距离接触,为更多了解他老人家参加革命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提供了方便。
金明爸爸叫李玉堂,生于1925年,原籍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甘草庄。1940年初逃荒乞讨到北京,12月在北京石景山参加八路军,当年他还不足十五岁。后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而且还在1952年赴朝参战,至今右臀部还留着未取出的弹片。

他说的语气像是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年代。这恐怕就是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吧!
他给我讲了战争年代的两件小事。一是1948年12月21日解放石家庄时,当战斗结束后,战士们都想着把疲惫装进烟袋里抽,没有烟叶,就把谷糠当成烟叶装进烟袋里抽,呛得大家喘不出气来,但抽的都很起劲儿。要知道当时吃的是半饥不饱的小米饭,住的是“天当被地当床”的宇宙空间啊!二是在1949年年初解放太原时,战士们把刚长出来的枣树枝上叶芽儿掰下来放在锅里炒干当烟叶抽,还真有清香呢!他抽着自己喜欢的汉烟袋,很是惬意,说话的语气像是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恐怕就是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吧!

“当时我在药材公司当局长,红派和革联都把我当走资派斗,这派今天上午斗,那一派就下午斗……”
借着他谈话的兴趣,我问他一九六九年为什么把全家迁回老家的事情,想解开当时的谜团。他听了我的问话略略思考了一下,说:“当时我在药材公司当局长,红派和革联都把我当走资派斗,这一派今天上午斗,那一派就下午斗,我已经无暇顾及家庭,为了孩子不受冲击,我一气之下就把孩子及家属送到了乡下。”他说这段话后缓缓地舒了一口气,接着说:“那也不是哪个人的错,是形势所迫,我还是没有多大计较的,何况当时又不是我们自己处在那样的环境中……”他很想得开,对过去并不耿耿于怀。

“爸,大家跑一天够累的了,休息吧!”
“爸,大家跑一天够累的了,休息吧!”金明叫停了我们的交谈,我看看时间已经是凌晨一点半,是该休息了。
这晚,我梦见我在枪林弹雨中,仿佛看到了金明爸爸他老人家在战场上指挥战斗的雄姿英发……
(未完待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