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市场日益“内卷”,为抓住春节假期客流高峰,城市和景区争出奇招,战线也越拉越长,甚至持续到正月末,不断推出“年味儿”十足的文旅产品和服务。
作为“年味儿”最重要的仪式感——春节联欢,往往在年后数日仍被人们津津乐道,无限回味。春节这场“大考”中,长尾效应主导下的“本土春节联欢活动”在多城涌现。
经过时间的“淘沙”,将目光聚焦至各具特色的地方春节联欢,从中观察如何借势演艺内容产品引流,为业态发展搭载新引擎,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随着游客和消费者的体验需求扩增,并向个性化、多样化、垂直化递进,传统的演艺产品和服务已很难取得竞争优势。形式上,打通“视听嗅味触”五感六觉;内容上,引起情绪和情感共鸣;精神上,形成自我、个性的表达,构成了当下文旅演艺产品的“三角”结构,缺一不可。以青岛上街里第三届“逛街里节”春节联欢为例:
创新“场景+”,深耕在地文化
地方的本土春节联欢,核心在于“特色”。独有的在地文化和城市情感,才能唤醒和激活一方人,以点至面,撬动更广域的受众。上街里作为青岛历史最悠久的百年老城区,肩负着城市厚重的文化底蕴传承和发展使命,其演艺产品与服务的供应并非只在春节节庆,而是常态化进行的,已具备相当成熟的在地文化挖掘、传承与创新机制。
地方春节联欢与在地特色,二者皆离不开“地”的建筑与场景。城市的历史建筑与场景空间,是文化的承载与“躯体”。因此,上街里惯用的演艺方式便是“场景+”——根据不同场景特点,植入不同的艺术表演,既能活化更新历史建筑,又能为空间和业态植入新活力,达到1+1>2的最佳效果。上街里此次的春节联欢“舞台”,从圣弥厄尔大教堂到“烟火人间”四方路,从微醺街区太兴里到中山路主街道,不同的场景都有适配的歌舞、戏曲、杂技、舞龙、走秀、非遗秀等演艺,多元内容和人流相伴、覆盖了整片老城区,让“地方年味儿”极致化、显性化、市场化,实现了“因演而游”的“5小时演逛游商生态圈”繁荣。
“圈粉”消费主力军,年轻化、数字化转型
文旅市场消费主力军向90后转移,“年轻化”成为行业必答题。本次“逛街里节”春节联欢活动,无论是《舞动街里华彩》的舞龙表演,还是《新春之舞 风起街里》的国风舞蹈组团秀,亦或是《如鱼得水2025》鱼灯非遗秀,都是将中国“年”文化、非遗文化与青岛历史文化深度融入,以时下热门的、年轻化表演形式呈现,让观众“沉浸式”观演的同时,深刻爱上老街里的与众不同,从而被“狠狠圈粉”。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上街里“逛街里节”春节联欢的形式采用了数字化创新。线下连续6小时不间断的节目演艺,线上配合抖音及视频号全程直播,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的在地影响力传播新举措。整场直播,累计总观看人数超16.14万,点赞总次数超107.6万,让全国乃至全球华人能不受地域限制的观看到“青岛年味儿”的春节联欢——上街里为行业提供了新质发展的方向:文旅演艺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打破了景区线下空间的不可移动与容载量桎梏,短期来看,能为周边业态引流,形成消费转化;长远来看,有助于私域沉淀和品牌影响力提升。
“视听盛宴”需求升级,日趋定制化、个性化
互联网的“四通八达”,信息获取近乎“零成本”的便捷,让人们更加追求“自我满足”和“个性需求满足”,随之带动消费观、旅游观和旅游方式的改变,这也为文旅演艺产品与服务的重塑升级给出了新指引。
从“逛街里节”春节联欢内容设计来看,上街里格外注重满足不同层级受众的差异化和个性化,除了将新春氛围和在地特色融入其中以外,还为X、Y、Z世代和多垂类用户,分别设定了不同环节,各个环节都有自己独有的“灵魂”和故事。
风格迥异的演艺类型、截然不同的演出嘉宾,上街里通过春节联欢打造“定制化年味儿”。开场DJ《中国人不蹦洋迪》、调酒秀《巨会整活的酒吧老板》、杂技秀《2025开春秀绝活》、魔术秀《魔幻发声2025》……让人“大饱眼福”、符合新世代口味的演艺产品,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打卡”分享,消费者也因为演出而愿意多“停留”一小时,“流量→留量”“留量→流量”双向赋能,周边业态的消费潜力从而得以释放。
另外,互联网“原住民”——新世代,对文旅品牌传播来说,亦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潜在“财富”。这也是上街里春节联欢采取全程线上直播的原因之一。联欢过程还特意安排了整点抽奖的观众互动环节,也是为了满足重视网感、娱乐感的受众体验。
办一场“本土春节联欢”并不难,难的是“年年办”的升级,更难的是常办常新、越办越好。从“逛街里节”春节联欢的成果来看,上街里已然成为了内外兼修的“六边形战士”——引得了流、留得住人、圈得了粉、整得了节目、火得了城区、盘得活业态,为文娱产业与旅游商业深度融合塑造了城市样本。
流量直导品牌,演商融合“大联欢”
春节是文旅市场全年最重要的流量高峰之一,是景区业态商业价值提升的关键窗口,而“节庆”所带来的巨大曝光和消费潜力,需由高质量的内容才能点燃转化的“引线”。
因此,上街里春节联欢活动特设“旺铺”互动环节,为业态和品牌搭好了“舞台”,各个主理人与消费者直接对话,让IP的魅力通过“故事”无障碍的传达。脱胎于青岛茶文化的本土奶茶——绛雪青岚,主理人讲述了《一个青岛奶茶品牌的在地人生》;作为青岛网红美食坐标的百年饺子楼,主理人带来《燃起饺子老店的新活力》的品牌故事;传承百年老味道的劈柴院铜锅涮肉,讲述了《钻研火锅的细节狂》的故事;见证青岛啤酒文化发展的青麦酒馆,主理人带来了《街角的酿酒心得》……
文旅行业内容产品同质化、竞争白热化,“演商融合”战略另辟蹊径,既扬长差异化在地特色内容,又直导商业转化,从而赢得了市场繁荣的更多机会。上街里“逛街里节”春节联欢,多元演艺产品内容+品牌主理人相互配合、多点联动,简单、有效、最大化释放了潜在受众消费力及沉淀力——成熟的“演商融合”模型是具备强大转化力的。
无论是在地文化赋能商业升级,还是文娱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上街里“逛街里节”春节联欢直播的成功,均是基于在地化的“演商融合”战略。以高质量的演艺产品注入商业因子,在“修旧如旧”的百年老城活化、创新,让“因为一场演出来到一座城”成为发展的桥梁和机会——上街里,商机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