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这个2000多年历史的古村中
还藏了座850多年历史的古寺
新春,我们也来蹭「福气」
市区出发,自驾50min即达
参观,敬香,结缘
学业、财运、姻缘子嗣…据说都很灵
01.
40多个横山村
数它zui有底蕴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至少有40多个“横山村”,广西有记录的就占3处,分别位于玉林市陆川县沙坡镇、来宾市武宣县通挽镇、桂林市临桂区四塘镇。

临桂人“读书狠”这件事,老早就有迹可循:自唐代以来,临桂共出过包括广西历史上第一位状元赵观文在内的状元5名、榜眼2名、进士291名,有“状元之乡”美誉。
而横山村就更不得了,桂林人耳熟能详的“岭南大儒”陈宏谋、“三元及第”陈继昌,都属横山陈氏一族,曾经就生活居住在这。自清雍正元年,陈宏谋官居一品后,家族文星涌动、盛极一时,有状元1名、会元1名、进士4名、解元2名、举人26名、贡生9人,陈继昌连中乡试、会试、殿试的“三元及第”之荣誉,将临桂文风推上巅峰。
人才辈出使横山村名声大噪,实际上,这座古村已有2000多年历史,于2013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5年被列入广西第一批传统村落名录,文化底蕴相当深厚,古朴庄重气息犹存。

横山村因村前的上马山和村后的狮子山都向村庄横卧而得名。狮子山又因陈宏谋的成就而称“一品峰”“一品狮山”,山体不高,顶部设有观景台,是休闲登高的好去处。



从八百余年古寺中传出晨钟暮鼓,相府遗址上的两尊古老石狮子诉说着往昔辉煌,废弃的四方井正待修葺翻新,由“榕门中学”改造的大礼堂前古树参天,大片荷花虽已枯萎,但孩童嬉戏的欢笑不断从干涸的塘中传来……村中尚有一些古民居,纵横交错的巷道四通八达,阳光煦暖,宁静祥和。


村中最有看头的地方,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横山陈氏宗祠及石刻,二是始建于宋乾道三年(1167年)的龙华古寺,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到处走走看看淘点特产,如果来不及,这两处千万别错过。
02.
五代连科
天下科举第一家

陈氏宗祠及石刻,不是随便就能进的,我们在村里问路,大家都说:“找村长!村长在才能开门带你们参观!”大家口中的村长,是陈宏谋第九代直系后裔陈富息,也是临桂四塘横山榕门祠腐乳坊的厂长、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宗祠坐北朝南,大门朝东开,祠堂分三进,有次第仪门、中堂、奉祠。曾有人描述它:“青砖山墙黛瓦,穿斗木架红漆,庄严秀丽;门前凭墙围院,东西小门对开,别具一格。”
在据说有三四百年树龄的古柏的映衬下,御笔亲提的“天下科举第一家”愈显醒目。祠堂还有“四朝循史高祖一品当朝相继四巡抚十六州府四十三县令,五代连科玄孙三元及第共揽三翰林中八进士三十二举人”“高祖当朝一品,玄孙及第三元”等多幅对联。
【第一代】
陈宏谋,会试第109名,雍正元年(1723年)殿试三甲第12名进士。
【第二代】
陈钟珂(陈宏谋兄陈宏诚次子,过继给陈宏谋为子),乾隆六年(1741年)举人。
陈钟琛(陈宏谋侄子),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举人。
【第三代】
陈兰森(陈宏谋孙,陈钟珂长子),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广西乡试第26名举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会试中式第194名、殿试二甲第26名进士。
陈兰策(陈宏谋侄孙),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
【第四代】
陈兆熙(陈宏谋曾孙),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广西乡试举人。
陈元焘,举人。
陈鼎勋,庠生。
【第五代】
陈继昌(陈宏谋玄孙),嘉庆十八年(1813年)乡试第一名解元,二十五年(1820年)会试中会元,接着参加殿试中第一名状元,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三元及第”。
陈治昌(陈宏谋玄孙),道光元年(1821年)举人。
陈永昌,道光二年(1822年)壬午科举人。
作为真正的书香世家,陈家人引以为傲的“五代连科”,指的是自陈宏谋至陈继昌,连着五代人,代代科举有人上榜,还曾走出16位地方巡抚、16位地方州知府、43位地方县令,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这是何等荣耀!



祠堂内的藏品,更是不得了,家传石凳,御赐石碑,陈宏谋、陈继昌的亲笔字迹,百年前的文具、古书、古玩……每一件都有曲折的故事,经历过太平天国动乱和文革时代,许多文物甚至是族人们拼死保存下来的,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令我们大开眼界。

陈宏谋的“学霸基因”,不止荫及五代,陈村长告诉我们:“村里这近10年来,出了几个清北大学生,考上其他名校的也有,如果他们将来都能为村里做贡献,这是多大的力量!”

参观陈氏祠堂没有太多的规矩,陈村长还建议我们摸摸石碑石刻(尤其是还没高考的孩子),沾点状元的光,内堂有当年宫廷画师为陈宏谋画的像,也供后人祭拜、供奉,可以磕头、鞠躬、肃立,以表崇敬之情,祈求庇佑。如果是求学业进步,更推荐来这里哦~
03.
八百五十余年古寺
一派清幽静雅

“龙华”这一寺名,源于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成佛的典故,所以全国有很多寺庙都叫龙华寺。横山村中的这座“龙华寺”,始建于1167年,已有850多年历史。
龙华古寺最开始的样貌已经无从得知,在记载中,曾于嘉庆年间重修过一次,第二次就到了2014年,由莲海法师带领重修。

虽因遭受过严重破坏无法保存全貌,但目前的寺门、地基、一些断墙却得幸留存。

包括门口两根断掉的石柱,据说是100-200年前捐赠的。


龙华古寺由于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小众,加上位于秀美山村、状元故里,被灵气滋养,竟察觉不到商业化气息,也没有压迫感,似寻常农家小院般,一派清幽静雅。

寺庙占地面积约27亩,院内有文昌塔、金水桥、凉亭、回廊、牌坊、流水渠、莲花池、放生池等附属设施,附近有义工宿舍和菜地,还发现了亲人的一猫三狗。


正值新春佳节,寺内也稍稍布置了一些年味装饰,给古朴的寺院增添了一抹亮色,阳光照在院内,给黄色调的房舍和围墙镀上金光。

“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修心,对佛要虔诚,对人要真诚”的龙华家风,质朴而真诚,寺内的师傅对待来访的客人都很友好,不论你是否有宗教信仰,来这一趟都是亲切而治愈的。


平日里,寺中有法会、修禅、诵经、施粥等各种活动,与佛教相关的,需要一定基础。
据说古寺曾有一段时间作为学校存在,所以尚学的风气一直传承着,寺内有大量藏书,同时,古寺也一直心系横山村的发展,曾举办宪法科普、升国旗仪式、书包捐赠、准大学生讲座等活动,给村民们带来知识文化,打开眼界。


一般的游览,可在大殿前取3支免费的香,成佛场的门口有佛像和书本可免费结缘(就是喜欢、觉得和书有缘就可以带走的意思),也有收费的香和一些土特产、工艺品可按需购买。
我们在寺内敬了香、与书结了缘,和师傅、游客们聊天、逗猫狗,还看到了一些老照片,中途去村里转了转,不知不觉待到了晚课时间,听着大殿中传出的诵经声,隐约闻到村中饭菜的香味,夕阳西下,温柔了八百五十余年的烟火人间。
龙华古寺

临桂区四塘镇横山村委横山村西南方向180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