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景是旅游业常用的招数,通过人工造景打造特色休闲场景,是当下文旅破圈发展的新思路。但近期,国内个别景区却出现了“棉花造雪”“人造冰瀑”等现象,虽然当地相关部门及时做出回应,但依然引发游客热议,给当地文旅产业发展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无场景不旅游。近年来,从西安大唐不夜城到长沙超级文和友,众多现象级产品得到了游客青睐,爆发出强大生命力。但造景不是造假,诸如“棉花造雪”之类的“假景”,试图用一些偷梁换柱、敷衍了事的手段吸引游客,不但辜负了游客的期待,还会对景区自身信誉造成严重损害。造景也不能流于形式,千镇一面、徒有其表的景观,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只会导致视觉疲劳,难以吸引游客再次光临,更无法传递文化价值。
文旅造景,如何能既“美美与共”,又“美而不同”?需要讲好三个故事。
讲好文化故事。文化是文旅造景的灵魂,不同的文化主题,落实到场景和内容上,会体现出鲜明的文化特色。每一处成功的文旅景观,都有不同的文化定位和精神内核。比如,西安大唐不夜城,通过对唐代建筑、服饰、民俗等元素的深度挖掘与再现,打造出了一个繁华热闹的大唐盛景。身着唐装的演员表演不倒翁、唐宫乐舞等节目,让游客仿佛穿越回了千年前的长安。这种对文化的精准把握与生动呈现,不仅满足了游客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讲好文化故事,只有深入研究当地的历史、民俗、艺术等,将文化元素融入到景观的每个细节,才能让游客真正感受到不同的文化魅力。
讲好科技故事。科技是文旅造景的翅膀,科技的飞速发展,VR、AR、全息投影等技术的出现,为造景创新表达带来了更多可能。比如,360度全景秀《海上有青岛》,利用全覆盖水循环系统、全逼真模拟海浪等震撼现代科技,通过数实融合和全息光影技术,让观众“入场即入海”,沉浸式体验人类对大海的无尽幻想。科技的应用不仅能提升游客的体验感,还能增强景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比如,通过对水的处理和物理变化,模拟出逼真的自然雪景,江南水乡也可邂逅家门口的“冰雪奇缘”。也正因为此,积极拥抱科技,打造出更具创意和互动性的景观,让游客的体验更新奇、印象更深刻,也是文旅造景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讲好产业故事。产业是文旅造景的支撑,文旅造景不能仅停留于景观打造,还应通过产业的协同发展,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冰雪文旅产业发展很快,其中太仓的表现尤为抢眼,吸引了不少吉林干部南下“问雪”。造景与多元业态融合是太仓冰雪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造景过程中,太仓充分考虑不同产业的需求,不仅有冰雪旅游和城市度假,还有滑雪课程培训、主题民宿、文创产品、节庆活动等项目,形成了完整的冰雪产业链条,提升了产业的附加值和吸引力。相比之下,“棉花造雪”式的造景,缺乏产业的支撑,无法形成有效的消费闭环,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旅造景,是机遇也是挑战。讲好文化、科技、产业三个故事,用心打造有品质、有内涵的旅游项目,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鞠培霞)
青岛日报2025年2月21日2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