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立楼建于1931年4月,楼高三层半。楼名是园主谢维立先生取其父谢圣泮及自己的名字联珠而成,是园主及四位太太生活起居的中心。
与泮文楼一样,泮立楼室内的陆面和楼梯皆为意大利彩石,装修风格也是中西合璧。
客厅摆放的家具都是中式的,也有与泮文楼一样的壁炉一座。
厨房也与泮文楼几乎一样。
院子里的水井现在已经加装了井盖和电动抽水机,说明这个水井的水现在还在使用中。
厨房旁边,还保留着一个舂米的工具。
这样的洗菜池和台板放到现在也不算落伍。
家具也有着中西元素的混合,那镶嵌的彩色玻璃当时国内应该是没有的。
墙壁装饰中国古代人物故事为题材的大型壁画、浮雕和涂金木雕;彩泥浮雕是“刘备三顾草庐”,涂金木雕为“六国大封相”,塑造人物逼真,栩栩如生,且雕刻精湛,构图别出心裁。
这里卫生间的内装与泮文楼有所不同,这个是抽水马桶,而不是蹲坑,档次高了一些。
而且还有浴缸,这些卫生设施均从国外进口。
这个室内布置是纯中式的。
只有顶棚是西式的。
西式家具只有一个金山箱。
墙上悬挂的这些照片,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家庭的构成。
中间就是房主人谢维立,其他都是他的家人。
这一组照片是谢维立与大夫人司徒氏生的儿女们。谢维立的原配夫人司徒顺娣是他的大学同学,后来患了严重的精神病,生活不能自理。
这一组是谢维立与三夫人余瑶琼生的儿女们。都说是姻缘天注定。话说谢维立奉父命回乡建园,一日,往赤坎墟回来,适逢大雨,谭玉英刚好路过,用雨伞帮他遮了一会,两人遂生情愫。经人撮合,结为连理。谭玉英是赤坎人氏,出身书香门弟,琴棋书画,样样皆精,夫妻俩可谓志趣相投、两情相悦,花前月下,形影不离。婚后两个月,谭氏有了身孕,恰逢谢父来信,要火速返芝加哥打理生意。谢生走后,每个黄昏深夜她都独自于花园内借着月色弹奏月琴,一曲凄婉的《郎归晚》如泣如诉,寄托着对夫君的思念。
当维立闻讯玉英要生产而赶回来时,玉英却因难产而死,相悲痛欲绝的维立不禁黯然神伤,整个人变得意志消沉,郁郁寡欢。深深的自责使他无法自拔,因而时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借酒消愁,面容日渐憔悴,亲朋好友费尽唇舌劝解开导都无济于事。为了纪念爱妾谭玉英园主在立园的西南角修建了一栋别墅作为纪念,该楼为四层的塔式别墅,名为“毓培”。这座别墅仿效中国古式,日本寝式,意大利藏式,罗马宫式的建筑风格,小巧玲珑,精美别致,与立园主体别墅大小疏密相映成趣。
谭玉英嫁入谢家后,需要增加人手,余瑶琼便进入了立园,专职服侍谭玉英。谭玉英逝世后,谢维立精神颓丧,余瑶琼想起谢生喜欢听少奶弹琴,便在月色下弹起了《郎归晚》。
听到琴声,谢维立冲出房门,从背后抱住她,连声喊道:“玉英,你回来了!”半晌,才发觉抱的是余瑶琼,追问缘故,余女把自己的初衷说了,并竖起受伤的手指,说为了能接近少奶的琴韵,自己已苦练多日,希望能帮老爷解到忧。
谢维立听后十分感动,想不到这个婢女竟这样用心良苦,便答应重新振作起来。此后两人便经常在一起,日久生情,两人便在立园举行了婚礼。
这一组是谢维立父亲与其他家人的合影。
谢维立送给三夫人谢余瑶琼的珍贵礼物—翡翠项链。
泮立楼的壁炉与泮文楼是一种风格的。
登临四楼,一睹谢维立先生"祖先神位"的设置,不但构筑工艺独异,与众不同,而且那神龛对联题写着:"宗功伟德兴民族,祖德丰隆护国家。"由此可见园主那热爱民族、热爱国家的精神,确实令人可敬可佩。
泮立楼顶平台
在泮立楼楼顶平台,俯瞰立园其他楼宇。
在泮立楼的最上面,有这样一间小房,这样的摆设大家一看就明白了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