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旅游途中被骗、被偷,是“个别人运气不好”。
但在欧洲,特别是意大利,小偷不分人种,不挑团,一出手就是“团灭式清空”。
这不是夸张,而是真事:中国旅行团刚下车吃饭,30分钟回来,车上的行李被洗劫一空,值钱的东西几乎没剩下。
这场被网友戏称为“意大利式接风”的行程,堪称整个旅途中最心跳加速的一站,不是被美景震撼,而是被扒手吓破了胆。
01
事情发生在不久前,一支中国大爷大妈为主的欧洲旅行团,前几天已经走了德国、法国几个城市,心情很放松。
那天刚到意大利,参观完一个知名景点后,导游安排大家在路边饭店吃饭。
旅游车就停在饭店门口,车窗上贴着“贵宾团”,显眼得很。
大家下车,满脑子都是“意面好吃还是披萨好吃”,没人注意车边的来来往往。
饭吃得不慢,大约半小时。等大家吃饱喝足,慢悠悠上车,准备回酒店休息。
结果,一个大妈先炸了:“我箱子被翻了!”
刚开始大家还以为她记错了自己放的位置,但紧接着,另一个大爷也喊:“我里面的钱包没了!”
很快,整个车厢弥漫起一种不安的气氛,每个人都低头查自己的行李,结果发现:被动过的不止一两个人,是全车人。
而且,小偷不只是随便翻翻,他们显然是“按价值分类”,只拿贵重物品,手表、现金、首饰、相机、甚至有人的护照也不见了。
最惨的是一位大妈,在法国刚买了块劳力士,打算回去送给儿子。
表连盒子都没拆封,直接在意大利被偷走。她当场急得手发抖,眼泪都憋在眼圈里,最后心脏病都犯了,得临时送医。
02
说真的,这并不是孤例。
在欧洲旅游,特别是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这几个“扒手圣地”,你以为自己在看风景,其实早就有人在盯着你的钱包。
意大利扒手的名声响亮,甚至有网友调侃:“去意大利旅行,不被偷一次,都不好意思说来过。”
根据英国旅游安全数据,意大利是欧洲扒窃率最高的国家,平均每百万人就有超过470起扒窃记录,被扒的地点集中在火车站、景区门口、饭店外停车位。
而且这些小偷从不单打独斗,一般三五人一组,一人打掩护,一人上车开锁,一人盯梢放风,流程清晰,配合默契,比你团里还团结。
你吃饭,他们作案;你拍照,他们上车,等你意识到,早已是“人去楼空”。
最可怕的不是东西丢了,是那种“人在异国他乡,连报警都不知找谁”的无力感。
你去找导游,导游也懵;你打当地报警电话,语言不通;就算找了大使馆,也大多只能协助补办护照,根本追不回丢失物品。
这事发生后,不少网友表示共鸣,有人说:“我在西班牙巴塞罗那,行李箱也是在景区外10分钟被开锁,连手机充电宝都偷走了。”
还有人留言:“欧洲游玩一圈,感觉小偷比景点印象还深刻。”
更有资深游客总结:在欧洲旅行,如果你的行李24小时没被偷过,你就是幸运的。
03
所以,不是你不小心,是你真的不了解“欧洲小偷的战斗力”。
以下几点建议,可能比任何旅游攻略都更实用:
行李箱必须加锁,最好用防盗链和钢丝拉环;
贵重物品一定随身,别图省事放车上;
护照、现金、卡,三件分开放,永远别放一起;
吃饭、下车、上厕所时,永远要有人盯着车,哪怕看起来“没人”;
备一个紧急备用邮箱,拍好护照和身份证明上传,以防丢失能迅速补办。
一句话:你可以不担心吃得好不好、住得舒不舒服,但一定要担心自己能不能全身而退。
这趟意大利之行,最终还是走完了。但当事人说:“钱是小事,心情是真的塌了。”
有位大爷总结得很到位:“我们这代人,最怕的不是被偷,而是到了人生这把年纪,还要在国外学一课。”
是啊,旅游不只是去看看风景,还得知道怎么自保。
愿每一次旅行,不是让你花钱买教训,而是花时间留下回忆。
别再说“意大利小偷多是夸张”,等你走一圈你就懂,那不是段子,那是经验。
-End-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