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出门前我做的功课不是太多,这次到奉节来,傻傻的连白帝城夔州城和奉节城都弄不清楚,走了一趟一下子就明白了:
白帝城所在白帝镇是奉节县下的一个镇,夔州古城是奉节老城即原来的永安镇,现在的奉节县城在夔州古城的西边,是三峡水库蓄水后选址建设的。

以前每逢战乱,奉节县治就迁往军事要地白帝城,和平时期县治则设在永安镇。因为白帝城名气大而且靠近瞿塘峡,我们旅游一般都去的是白帝城。
但是夔州古城也值得一游。
奉节古属夔州,初为夔子国,是巴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巴国灭亡前巴人幸存者基本都集中在这里。秦汉年间这里叫作鱼复县,和屈原的传说有关。

当年屈原投湖南汨罗江而死,汨罗江有一神鱼张开大嘴吞入屈原的尸体后从汨罗江游经洞庭湖,然后进入长江,再溯江而上,送往屈原的故乡秭归。
当神鱼游到秭归时,百姓在江边失声痛哭。神鱼受感动激动的游过了秭归还在继续,直到撞着瞿塘峡的滟滪堆,才猛然醒悟掉头往回游。

这样人们将神鱼从滟滪堆往回游的地方,叫做"鱼复县"了。
当年刘备兵伐东吴惨败退守鱼复,将鱼复改为永安县。所谓“白帝托孤”其实是“永安托孤”,这里还有当年的永安宫遗址和甘夫人墓遗址,不过早就湮没在水下了。
直到唐贞观年间才改称奉节县,隶属夔州府,因为是夔州府治地,所以称它"夔州"或"夔府"。

这次看看有时间,去白帝城之前,我们先到夔州古城转转。
古城免费,我们从北门也就是肃成门进的,进去就看到这个牌子:李白乘舟由此去。

“千古的天下第一快诗”《早发白帝城》,小朋友都会背的一首诗,李老先生就在这里写的,值得打卡。
当年的李白心情像是极好的,死后逢生的快乐,估计连景色都顾不得看了。
我们倒是优哉游哉的到处看景儿。

长江三峡蓄水后,长江水面都上涨,现在的景色和以前都不一样了,以前的三峡水流细小,现在都成了水波浩淼的湖面。
三角梅正是盛开的时候,这种花开的热烈,就像是重庆人的脾气。

旁边就是气势恢弘的开济门,又称小南门,用老杜的诗句“两朝开济老臣心”命名。
上面有个茶社,布置的很有意思。

在往前是依斗门,又名大南门,也是用老杜的诗句"每依北斗望京华",这是三峡工程后整体迁至宝塔坪的。
据说这里还有所谓的八阵图,分为“旱八阵”“水八阵”。三峡涨水后,三峡蓄水后也早已没有踪迹了。
开济门正对着耀奎塔,塔为六角七级楼阁式砖塔,高28米,因塔身为白色,故又称之为“望江白塔”。
耀奎塔始建于清嘉庆33年。有个传说,说是这个塔建成后,夔州连中五名进士,不知道这个是真是假。
即使没有这件事,“望江白塔”也是古人祈福川江航行安全的“风水塔”,航船在江上看到这座白塔,心里也是安然的。
耀奎塔旁边是鲍公馆,古色古香的老建筑,里面很是安静。
鲍公馆主人是奉节名将鲍超,他是湘军悍将,一生参加过500余场战役,全身负伤多达108处,深受曾国藩器重,并得到朝廷赏识,嘉封为一等子爵,曾被赐“状勇巴图鲁”“博通额巴图鲁”等封号。
鲍超在湖南提督任上衣锦还乡,为家乡建桥筑路设学堂修庙宇。三峡库区蓄水鲍公馆整体搬迁上来。
旁边没有开门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永安宫大成殿,也是三峡蓄水搬迁上来的。
永安宫就是当年刘备在古夔州的宫殿,有名的“白帝托孤”,其实应该是“永安托孤”。有诗为证: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刘备为陆逊败,把当时的鱼复县改名永安,希望蜀中永远安定。
隔壁就是夔州博物馆,我们可进不去了,主要是要预约,这个时间点儿已经过了预约时间了。
其实我们也确实没有时间细细的逛博物馆,因为游了这个免费的夔州古城,奉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收费景点等着我们。
夔州古城不大,游客稀少安安静静,又是免费还有博物馆,不来一趟就亏了。
云水终南: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