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郑州与洛阳之间有一个县级市,很多人都没有听过它的名字,但它却是河南第一个GDP达到千亿元的县,是全国乡镇企业的摇篮发祥地之一,在2024全国工业百强县第38名,蝉联河南第一,还拥有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并连续4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有着“中原第一县”的美誉。
它的名字叫做巩义,一个南依嵩岳,北濒黄河,伊洛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它不仅经济发达,文化底蕴同样深厚——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河洛文化的摇篮、诗圣杜甫的故乡,境内有70多处古文化遗存(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拥有10处国保、28处省保。
这篇文章,我们从巩义的历史和现况开始说起,并介绍了巩义必去的5个景点。
巩义市建置较早,尧、舜时代属豫州;秦时置县,因为“山河四塞,巩固不拔”而得名巩县。这里河洛交汇,地貌多态,山河险要,又因地扼古都洛阳,故有 “东都锁钥” 之称。
1991年撤县设市,因“巩县孝义”之意取名“巩义”,也就是今天的巩义市。如今的巩义是一个由郑州代管的县级市,身处于洛阳盆地之中,南以嵩山与登封为界,北临黄河与温县、孟县遥遥相望,洛河从境内蜿蜒流过,又在巩义汇入黄河。
自古以来,河洛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源头,相传这里是河出图、洛出书、伏羲画八卦的地方,在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源自青藏高原的黄河在巩义的河洛镇与其支流洛河完成交汇,登上神都山顶,河洛汇流的壮观景象一览无余,黄河水浊,洛河水清,两河相抱,界限分明。
图源巩义文旅 | 河洛汇流
现代的巩义是中国乡镇企业的摇篮,工业基础雄厚。上世纪70年代,巩义市回郭镇因为发展社队企业而闻名中国,被毛主席誉为“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回郭镇办社队企业的先进经验甚至影响到了江浙地区,“温州模式”“苏南模式”都带有回郭镇的印记。
如今的巩义的常住人口约85万人,“中原第一县”的美誉并非夸大其词——从1992年开始,巩义市在综合经济实力方面一直位居河南省首位,2023年巩义市GDP达到千亿元,迈上千亿台阶成为河南第一个千亿县。
除了是工业强县之外,巩义还拥有不少文旅景点,这里拥有10处国保,包括国内现今保存完整的两大帝王陵墓群之一的北宋皇陵、距今1500多年的北魏巩县石窟、佛教传入中原后的第一座佛教寺院青龙山慈云寺里的石刻、全国三大庄园之一的康百万庄园等等。
图源巩义文旅 | 青龙山慈云寺
以及5300年前后河洛古国时代的都邑遗址双槐树遗址,它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规格最高、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巩义名人众多,这里不仅是诗圣杜甫的故里,春秋时期哲学家程本、晋代植物学家嵇含、唐代诗人杜审言、人民艺术家常香玉等等也都从巩义走向了更大的舞台。
以下我们介绍了巩义5个必去的景点,有机会不妨来看看~
始建年代:北魏熙平二年(517年)
文物批次:国二(1982年)
主要看点:第一窟的《帝后礼佛图》、第三窟的飞天
巩县石窟位于巩义市区东北的河洛镇寺湾村,紧邻黄河,它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517年),距今已有 1500 多年历史。也许你会问,相比起洛阳,巩义小众的多,北魏皇室为什么选择巩义?
图源巩义文旅 | 巩县石窟
事实上,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决心在进出都城的要道渡口开凿石窟,巩义地处东都锁钥,北靠邙山,南临洛水,交通便利,大力山又是一座石质黄沙岩的断崖,是开凿石窟的绝佳之地。
巩县石窟是北魏皇室日常用来举办礼佛活动的地方,后来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宋历代都相继在这里凿龛造像,形成了壮观的石窟群。虽然规模比不上龙门石窟,但它的石窟造像雕刻细致、内涵丰富,不乏精品。
图源郑州文旅中心 | 巩县石窟内部
巩县石窟原名叫希玄寺,唐初称净土寺,宋代改称“大力山十方净土寺”,清代以后称“石窟寺”并一直沿用至今。这里是《西游记》原型玄奘的出家之地,唐太宗李世民和北宋皇室也曾在此举行礼佛活动,是著名的皇家祈福之地。
如今,巩县石窟寺保存有5个洞窟,1个千佛龛,3尊大型摩崖大佛,7743尊佛像,崖壁上还可以看到186篇从北魏至宋代的造像题记及碑刻。
图源巩义文旅 | 巩县石窟内部
你可以留意下,常见的中心柱窟却并没有在龙门石窟里出现过,而与龙门石窟地理位置、时间都很相近的巩县石窟寺的主要窟形就是中心柱窟(第1-4窟为中心塔柱窟,第5窟为方形)。
敦煌莫高窟的精华在于彩塑,云冈石窟的精华在于石刻,而巩县石窟最大的看点就是《帝后礼佛图》。帝后礼佛图最早发现于洛阳龙门石窟的宾阳中洞,可惜已流失海外,如今巩县石窟的帝后礼佛图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孤品,堪称国宝。
图源巩义文旅 |《帝后礼佛图》
巩县石窟现存18幅《帝后礼佛图》,除了3幅被破坏外,其余15幅保存完好,尤其不要错过第一窟南壁上的帝后礼佛图。
第一窟有六组,分上、中、下三排,左侧为男像右侧为女像。皇帝和皇后带领着王公大臣和公主嫔妃礼佛,每层比丘和比丘尼作前导,后为帝后和侍从,前呼后拥,场面宏大;佛像雕刻精湛、内容丰富,皇后头带莲花冠,公主嫔妃们雍容华贵、仪态万千,同时主次分明。
图源郑州文旅中心 |《帝后礼佛图》
别错过看第三窟的飞天,它被称为“北魏乃至中国最美的飞天”,以生动自然、轻盈灵秀而闻名,最东边这个飞天造像也是《中国美术大全》的封面。
图源郑州文旅中心 | 巩义石窟第三窟的一对飞天
图源郑州文旅中心 | 飞天细节
从整体艺术风格上来说,巩义石窟寺的石刻造像既保留着北魏浓重的艺术特点,又孕育着北齐、隋代的雕刻艺术萌芽,形成由北朝向隋唐过渡的一种艺术风格。
如果你对20世纪初巩义石窟的照片感兴趣,可以看看《北中国考古图录》一书,作者是法国著名汉学家沙畹,两册共含影像约545页,书中收录了443幅照片、拓片,其中有18幅关于巩义石窟寺。
始建年代:乾德元年(963年)
文物批次:国二(1982年)
宋陵,即北宋皇陵,在巩义西村、芝田、市区、回郭镇一带的田野间分布着八座北宋帝陵,北宋共九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死于五国城外,其余七个皇帝及赵弘殷(赵匡胤之父)都葬在巩义,俗称“七帝八陵”。
古人云:“生于苏杭,葬于北邙”,北宋皇室认为,巩义北靠邙山,南依嵩岳,四面环山,向阳聚气,在此修筑皇陵,可保江山永固。所以帝陵从乾德元年(963年)就开始修建,一直到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前后经营达164年,总面积189平方公里,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的帝陵之一。
图源巩义文旅 | 北宋皇陵
不同于众多依山而建、拾阶而上的皇室陵园,宋陵坐北面南,南高北低,是中国陵寝建筑史上的孤例。同时,灿烂的北宋文明因黄河的一再决堤而随都城开封一并埋藏在黄沙之下,唯有屹立至今的北宋皇陵成为研究北宋历史的活史料。
图源巩义市人民政府 | 油菜花田里的宋陵石像生
八陵分为四个片区:西村陵区(永熙陵,永昌陵,永安陵),蔡庄陵区(永定陵),孝义陵区(永昭陵、永厚陵),八陵陵区(永泰陵、永裕陵)。22座皇后陵,8座名将勋臣墓,300多座宗室亲王墓。
图源巩义文旅 | 八陵分布示意图
虽然千年之后的今天,帝陵早已破败,但地面现存1027件石刻造像,堪称露天石刻博物馆。这些石像伫立在农田间,默默讲述着昔日风光。
图源巩义市人民政府 | 麦田里耸立千年的石像生
> 西村陵区
在巩义西南部,又称“龙洼”,这里有宣祖赵弘殷的永安陵,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宋太宗赵光义的永熙陵,祔葬九座后妃陵,陪葬子孙墓141人。
> 蔡庄陵区
位于芝田镇蔡庄北岭上,宋时称“卧龙岗”,有宋真宗赵恒的永定陵,祔葬三个皇后,陪葬大臣墓有:高怀德、蔡齐、寇准、包拯。
永定陵是八陵中保存最好的一组,这里是真宗赵恒和章献明肃皇后刘氏、章惠皇后杨氏、章懿皇后李氏的合葬陵墓,章怀皇后潘氏附葬,章穆皇后郭氏陪葬,陵前的石刻马、羊、狮、虎等保存完好。
> 孝义陵区
即巩义市区内,有宋仁宗赵祯的永昭陵、宋英宗赵曙的永厚陵,祔葬两个皇后和五个公主陵,陪葬大臣墓有:赵普、杨延昭、狄青等。
永昭陵是目前唯一修复的皇陵,这里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寝陵,规模庞大,建筑雄伟。一眼望不到头的神道上分布着栩栩如生的石雕。
图源巩义文旅 | 依据史料复建的永昭陵
永厚陵毗邻永昭陵,这里是北宋第五代皇帝宋英宗赵曙的陵墓,祔葬宣仁圣烈高皇后,到永厚陵生态文化遗址公园,感受北宋皇朝千年历史文脉的延续。
> 八陵陵区
位于芝田镇八陵村南,建有宋神宗赵顼的永裕陵、宋哲宗赵煦的永泰陵,祔葬八个皇后陵和四个公主陵。
主要看点:三彩杯,鹅衔梅花杯,唐代绞胎裴家花枕,白釉瓷双龙尊,蓝釉点彩水注
巩义博物馆紧邻宋陵公园(永昭陵),这里最大的看点就是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因为以黄、绿、白三色为主,且创烧并盛行于唐代,因此得名“唐三彩”。
1957年,著名陶瓷专家冯先铭首先在巩义市站街镇黄冶村发现了生产唐三彩的窑口,规模宏大、技术精良,出土了精美的三彩器物、模具、窑具。黄冶窑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规模最大的生产唐三彩的专业窑口,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盛唐时期,大量制作讲究、雍容华贵、气韵不凡的唐三彩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销往海外,深得各个国家、地区不同阶层人士的喜爱,巩义因此被誉为“唐三彩的故乡”。而三彩杯、鹅衔梅花杯堪称唐三彩器物中的精品,是巩义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图源巩义文旅 | 巩义市博物馆
> 三彩鹅衔梅花杯(唐代)
这只杯子的整体造型是一只曲颈回首的鹅,口中衔着一朵盛开的梅花。鹅背突起,鹅腹为椭圆形。通体施绿彩,鹅尾施黄绿相间的条状釉彩。鹅身两翼羽毛纹饰清晰,腹部有乳钉纹装饰。
图源巩义市博物馆 | 唐代三彩鹅衔梅花杯
这件三彩杯造型别致,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凸显了工匠的巧思和技艺。它曾应邀前往东南亚巡回展览,在国际上赢得广泛的赞誉。
> 三彩杯(唐代)
图源巩义市博物馆 | 三彩杯
这件三彩杯无论从造型、制作、施釉等方面都显示了高超的技艺——其里外都施釉,外部施棕红色釉,色调浑厚,晶莹润亮,富丽堂皇。里面用“梅花点彩”的技法,绿色、棕色、白色的釉融合在一起,错落有致,均匀的点缀于杯里,仿佛散落的梅花,观之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
始建年代:明朝
文物批次:国五(2001年)
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中原活财神”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康百万庄园则堪称跨越明清四百年的“中原第一豪宅”——它始建于明末清初,康氏家族前后曾有十三代人在这个庄园生活,也是一段“富过十三代”的豫商传奇的实证,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古建典范”。
图源巩义文旅 | 康百万庄园
康百万庄园至今仍然保存完好,主体建筑面积有6万多平米,共有33个院落、53座楼房、73孔窑洞、97间平房,是全国三大庄园之一(另两个是刘氏庄园、牟氏庄园),也与山西晋中乔家大院、河南安阳马氏庄园并称“中原三大官宅”。
图源巩义文旅 | 康百万庄园
图源巩义文旅 | 康百万庄园
康百万庄园总共有110多副楹联匾额,但最重要的莫过于“留余”匾——“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字字句句体现了康家家主为人处世的“留余”智慧,这既是康氏家训也是康家富裕与兴盛的秘诀所在。
图源巩义文旅 | 康百万庄园里的“留余”匾
文物批次: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巩义市站街镇南瑶湾村的笔架山下,是1300多年前诗圣杜甫出生和少年时期生活的地方。杜甫一生留下了14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口中的“故乡”就是巩义。
图源巩义文旅 | 杜甫故里
杜甫故里占地372亩,景区系统介绍了杜甫的生平、解读了杜诗精华以及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卓越成就,生动展现了一代诗圣的心路历程。
这里有一个“诗圣碑林”,俗称为“百米长廊”,廊内主要陈列着刻着圣诗的石碑,真草隶篆古今书法各具特色,其书法技巧,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堪称一绝。
杜甫故里的生活区由诗歌展区和诗圣展区两部分组成。诗歌展区主要介绍了杜甫的诗歌成就以及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卓越地位;诗圣展区主要有杜公祠、詹雪阁、诞生窑、北游园、三友堂等组成,以“来自这片土地,又回归这片土地”为主题,诠释了一个真实而全面的杜甫。
图源巩义文旅 | 杜甫故里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万图路
-end-
多多教育:给孩子提供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博物馆中学习。让孩子在历史文化遗迹中认识世界、感知世界、探索世界。
打开小程序了解热门展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