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老汉扛行李,直奔喀什,家门口的油泼辣子味全变了
这事儿真没啥预兆。前几年,吃着手抓羊肉,兰州牛肉面,美食就去滨河路遛弯。结果儿子一句“爸,戈壁滩的落日比兰州大两圈!”好家伙,瞬间把我心里的那点安逸劲给点着了。那天晚上直接收拾行李,带了点手抓和油泼辣子,冲上火车,奔着喀什去了。
说实话,一下火车,脑壳差点没被晒冒烟。兰州那太阳是温吞的,新疆的太阳,真是刀郎手鼓砸你脑门。晒得我后背直冒烟,脸都快能煎蛋了。儿子说“习惯习惯就好”,我只能在心里默念“兰州的黄河水养人,新疆的太阳练骨头”。
巴扎比兰州夜市还热闹,民族大杂烩,真不是吹的
你以为新疆只有沙子和大枣?笑不活了!我现在天天在喀什老城巴扎那片转悠。啥人都有,汉、回、柯尔克孜,烤馕摊旁边就是兰州拉面馆,卖凉皮的、烤包子的、炒拉条子的,隔壁四川火锅味儿都飘过来了。
最离谱的是,我刚到那会儿,维吾尔小伙艾力江隔三差五来借扳手,顺手给我塞一把无花果。我回他点甘谷辣椒。两个人用“兰州话和当地”的混合口音唠嗑,路过的大爷大妈都笑得直不起腰。
后来开始学学维语,舌头打卷,现场全是喜剧效果.不得不说,刚学那阵,真的是“笑不活了”。“亚克西姆塞斯”(你好),我能说成“鸭壳西没厕所”,把艾力江乐得满地打滚。还有“热合买提”(谢谢),舌头卷得跟吃葡萄似的,怎么都说不顺溜。
这边双语教育搞得挺好,但像我这种老兰州,没上过几天学,纯靠比划和咧嘴笑。结果还真融进去了。维族大叔教我泡砖茶,汉族小哥请我吃烤包子,四川的师傅教我用花椒蘸馕。大家伙全是“你一句,我一句”,热闹得不行。
有网友说,“60岁还能学新本事,老哥真是卷王!”、“这姿态,年轻人都得服气”。
新疆美食,真不是传说那么简单,吃一次戒不掉
说点实话,来之前我觉得自己是牛肉面的扛把子,到了喀什才知道啥叫“美食修罗场”。第一次见馕坑,人家烤出来的馕,外酥里软,掰一口掉渣,香得我眼泪都快流下来。
还有烤包子,油汁儿一咬就流,烫得我胡子都粘一块。抓饭、羊肉串、大盘鸡,天天换着花样吃。我能一顿干掉四个烤包子,儿子都看傻了:“爸,你这胃口进化了吧!
你看我儿子那个补轮胎铺,现在雇了三个民族的小伙,门口摆着兰州炒拉条,旁边是维吾尔烤肉摊,再远点还有四川火锅店。大家忙完活就在一起喝茶、撸串,语言直接混搭,谁都不觉得别扭。
有一回古尔邦节,艾力江全家请我去家里吃手抓饭,维吾尔大爷举着葡萄酒说“甘肃的兄弟,这酒是葡萄在沙土里捂了十年的泪!”喝一口,酸里带点涩,回味还有点甜。说实话,比当地的酒还带劲!
秋天棉花海,胡杨林金黄,一秒治愈所有烦恼
你要是问我新疆啥季节最美?我跟你讲,一定是秋天。这边胡杨林整个烧成一片金红。跟着艾力江去麦盖提收账,卡车在沙漠公路上颠簸,忽然就看到天边飘着“青铜海”,其实是百万亩棉田白花花一片,采棉机像巨兽一样翻飞,简直比兵马俑都壮观。
维吾尔姑娘的头巾像波斯地毯,甘肃口音的老板在地头啃馕,这画面,估计张骞都没见过。
生活到底方便不方便?说点大实话
有人问我,新疆生活到底方不方便?说句公道话,城市建设那叫一个快,吃喝玩乐啥都不缺,超市、医院、学校全都配齐了。网购快递一样飞快,兰州有的这边都有。就是有时候风沙大点,得多备点口罩和润肤霜。
再说治安,放心吧,安全得很!我晚上遛弯到戈壁滩,半夜蹲路边喝茶都有人陪聊。整个氛围特别松弛,没啥戾气。
退休生活变“新疆人”,我是真服了自己
刚来没几年时间,补轮胎的小铺子越做越大,儿子雇了新帮手,生意火得不行。我每天坐在褪色遮阳棚下,看着陕西臊子面和维吾尔烤肉摊比邻,四川火锅香气缠着塔吉克首饰店的银铃声。夕阳一落,大家影子拉得老长,像一幅“克孜尔壁画”。
有一回,艾力江五岁的儿子突然冒出一句兰州话:“爷,喝汤!”我差点没笑喷,这维汉混血口音,真是世界名画。
你心动了吗?
咱就是说,这把年纪,能在这找到新生活,真不是吹的。人这一辈子,怎么能只活一种样子?
大家怎么看?有没有也想来新疆养老的?欢迎在评论区唠嗑,互相种草拔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