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是一次简单的行程安排。
我和朋友南下陕南,参加一位老同学的婚礼。
山川相送、红毯铺地,新郎新娘笑容灿烂,一切都是喜庆的模样。
婚礼结束后,我们顺路回到西安,本想着吃碗陕西面食,重新感受这座城市的烟火气。
可没想到,一次临时起意的参观,却让我对“优秀”二字,有了彻底的、颠覆性的重新定义。是朋友提议要带我去看看他所在的学校——西北工业大学。
①
说实话,我没犹豫太久。
一方面是朋友正在这里读博,盛情难却;另一方面,我对西工大本就充满向往。
作为“为国铸剑”的985高校,它低调专注,始终站在中国科技的前沿,我当然想亲眼看看,这所传说中的“硬核大学”到底有多硬核。
结果,一脚踏进西工大后,我才意识到——我以前对“优秀”的理解,实在太浅薄了。
进入校园的那一刻,和我脑海中“象牙塔”的印象完全不同。
不是绿树成荫的闲适恬静,而是扑面而来的“科研气息”与“国家使命感”。
在朋友的引导下,我们路过了一个实验室。他笑着说:“这就是我们研究网络安全的地方,前段时间被美国黑客攻击,学生娃娃们(方言)自发组织反击。”
我本能地笑了笑,可当突然想到这是国家级平台,才猛然意识到,西工大的学生是真“上战场”的。
要知道,他们才二十出头。
这还只是开始。
②
随后,我们来到了西工大的航空航天展览区。这里放着一个个精密大件,从运-20战略运输机,到轰炸机、战斗机,再到无人机和东风导弹……每一样成品背后,都有西工大人的身影。
我原以为这些“国之重器”离我们普通人很遥远,可能永远只能在新闻联播里看到。
可在这里,这是真实存在的教学内容、科研项目、毕业课题,孩子们面对的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国家战略的尖端技术,是把一纸图纸变成万钧飞翔的雄鹰。
最让我震撼的,是在校园路边看到几个学生围着一个无人机设备在调试,一问才知,那是他们团队正在自研的成果,那架无人机体型不大,却稳定性极高,飞行线路精准得让人惊叹。
朋友跟我说,还有潜艇魔鬼鱼,就是从这个实验室出来,只见他用手指着告诉我。
看来,学校的“航空、航天、航海”三航特色,已经深深融入每一位学生的血脉中。
他们走进来的时候,或许只是一个普通的本科生,但走出去时,已经能为国家造出真正的“翅膀”。
我曾在短视频上,看到别人造无人机时觉得,那是天才的操作、天方夜谭。
可在西工大,无人机不再是“大神的专利”,不过是学生手中的“常规操作”。
“这很正常,还有学生自己开着造的车,平时还在学校里开呢”,朋友继续补充道。
③
那一刻,我是真的沉默了。
我突然意识到,原来“优秀”不是考试分数、也不是文凭光环,是你用知识和能力,去真正改变现实参与未来,但自己过去对“优秀”的理解,只是蜻蜓点水、管中窥豹。
离开西工大时,已经是下午5点40分,我内心更多的是感慨。
在坐上返程高铁后,脑海里不断回放着白天的见闻。那群能造车、能战黑客、能上九天揽月的年轻人,那些沉浸在航空、航天、网络安全等领域里全情投入的师生——
他们真正让我看见了什么是“以国家为己任”的教育,什么是“扎根中国大地”的科研。
我也明白了,为什么西工大毕业生明明可以去更舒适的岗位,却毅然选择投身军工、航天、甚至边远地区的工程项目。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世界:“优秀”,从不只是个人成就的光芒,这是点燃国家未来的火种。
所以,回想起自己一路走来所认定的“优秀”,无非是一次次考试、几段体面的履历,在真正优秀的人面前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格局,曾被困在了名利的围墙之中。
这一次走进西工大,是一场参观,更是一场自我认知的打碎与重塑。我开始理解优秀从不是遥不可及的标签,它是日复一日的积累、是敢为人先的胆魄、是为国家和时代负责的担当。
可我也愿意从今天起,重新出发,在自己的轨道里,努力成为那种真正“有用”的人。
感谢这次偶然的参观,感谢朋友的盛情邀请,它不是一场路过,这是一次心灵的抵达。
如果你也曾对“优秀”感到迷茫,不妨去西工大走一走——你会发现,什么叫真正的“顶天立地”。
#西工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