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今日临桂】
七月流火,当城市柏油路面几乎要晒化,桂林市临桂区西北78公里、海拔775米的黄沙瑶族乡,却把20.2℃的夏天装进98%的森林。
避暑旅游小镇黄沙瑶族乡 文绍军摄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古人写清凉的句子,在这里是日常背景音。这个只有5000余人的瑶乡,7月已迎来5000名“追凉客”,8月预计会增至2万。空调和电扇成了摆设,夜宿还需薄被;年均16.5℃、湿度81%,让每一次呼吸都像在天然氧吧里做SPA。目前,来此地的游客主要来自广西区内及周边地区,以短程和中程旅游为主。
游客戏水 莫培矩摄
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8%,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高浓度的负氧离子,让人每呼吸一口都仿佛在给身体进行一次深度清洁。2018年,黄沙瑶族乡入选“中国森林文化小镇”,2021年又被国家气候中心授予“广西避暑旅游小镇”称号。曾经藏在深闺无人识的“冷”黄沙如何成为“热饽饽”?
黄沙瑶族乡宇海公路、河流 莫培矩摄
避暑旅游,催生民宿产业
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黄沙瑶族乡的乡村旅游民宿产业也蓬勃发展起来。曾经寂静的山旮旯,如今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山林小苑”民宿的经营者阳燕玲,满怀自豪地说:“黄沙这几年变化太大了,以前这里鲜为人知,现在有了‘避暑旅游小镇’的名号,乡村旅游火了起来,旅游旺季的时候民宿常常爆满,所以我决定回乡创业。”她投资100多万元打造的“山林小苑”,自去年7 月开业以来,凭借其优质的服务和周边优美的环境,21 间民宿房常常一房难求。今年以来,全乡新增“瑶山小院”“幸福小院”两家民宿,目前全乡登记在册的民宿共23家,客房数量近300间,有效解决了游客“住下来”的问题。
精品民宿“一间木屋” 周宏斌摄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除了民宿产业,黄沙瑶族乡还积极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发展农产品采摘、乡村游等产业。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农产品种植提供了良好条件。在产业发展方面,罗汉果和百香果成为当地的特色支柱产业。2025年,全乡有罗汉果种植户300多户,种植面积约3500亩。百香果种植户4006户,种植面积共约4000亩。每到收获季节,漫山遍野的果实挂满枝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优质的农产品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采摘的乐趣。此外,乡里还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种植3000多亩林下中药材。依托翻水中药材示范基地,成功引进中药材加工企业,将罗汉果等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制作成罗汉果膏等特色产品,延长了农产品产业链,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游客在药王节集市上品尝黄沙土特罗汉果膏 马可宣摄
靶向发力,擦亮银杉品牌
黄沙瑶族乡依托花坪国家级保护区,聚焦银杉这一特色亮点,打造“银杉+瑶乡”特色IP,擦亮银杉品牌。深度绑定花坪国家级保护区,与其开展生态联动共建,如打造“银杉广场”,借“世界环境日”“生物多样性日”开展科普直播、研学营,让“保护故事”成为文旅亮点,推动文旅业态向多元化、深度化方向发展。通过“校地联动”模式,与花坪自然博物馆合作,以保护银杉为主题,与高校合作开展研学,设计“花坪自然博物馆—特色农产品基地—秘境大峡谷”研学路线,将学生吸引进瑶乡,助力乡村生态旅游“更热”。
云溪谷景区
来源:临桂区融媒体中心 彭胜发,黄沙瑶族乡 秦丹、石展源
编辑 / 郭杰
校对 / 李璇
总值班 / 龚资正
桂林市临桂区融媒体中心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