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府志》记载道:"梳妆岭在封门峡后,相传杨文广之妹闻兄被侬智高所陷,至此改妆而去"。又曾见诗人有诗咏曰:
"闻道杨家卷战旗,将军驻马眼迷离。
山花犹掩梳妆镜,想见低鬟易甲时。"

岭顶有大岩石,高约7米,宽约3米多,犹如一块大镜面,那就是民间所称的"梳妆镜"。这些传说都与杨家将有关。杨家将中的杨文广在《宋史》中有传,说他"从狄青南征,知德顺军。"《柳州府志》也说:杨文广曾"为广西铃辖、知邕州、抚驭有方,士卒乐为效死,时以名将称"。他与侬智高在柳州打过仗并被困于柳州,历史传说,言之凿凿。柳州民谣,也有唱道:"文广被困柳州城,内无粮草外无兵,只好钻洞出城去,谁知又遇依家军"。杨广文洞至今已找不到了,但梳妆岭则依然屹立,它是传说中杨八姐梳妆的地方。
此岭主峰海拔342.5米,东西走向,长约3000米,为沉积岩质,东傍柳雒公路和柳江,西出沙塘,北通四十八㟖,地势险要,为柳州市北面屏障之一。岭上有田和一处汶泉,泉水终年汨汨涌出,蔚为壮观。此外尚有仙人岩、仙女织麻和洗脚塘等颇带神秘色彩的奇特景点,尤以"仙女织麻"为最。
这里煤炭资源相当丰富。早在1939年前后, 张任民、张椿萱、何次三等人筹划组建"梳妆岭煤矿股份有限公司",由张椿萱主管勘探和常务,在梳妆岭四周树立界碑,后因沦陷而作罢。
1944年十一月柳州沦陷时,梳妆岭下石龙屯的何秀良聚集一千余人枪成立自卫大队,自任大队长,属何次三领导,在梳妆岭的小岭、硝崖以及洛埠等地,多次袭击日寇,打得日本强盗措手不及。
民谣:"梳妆岭,土匪窝,草深路陡老虎多,鸟来也拔毛,客过遇阎罗。"不少不良之徒每乘世乱啸聚梳妆岭占山为匪,也有外地流窜来依附的散匪,结成帮伙四处抢劫,杀人越货或拉身勒赎。在柳州沦陷前后,他们就多次在柳江河上三门江、洛埠渡,拦劫汽车、商船,洗劫鹧鸪江的居民,连梳妆岭附近的村落也难幸免。
1952年春,到梳妆岭采访时,古息村( 今为屯)年已87岁的廖奶叙述,岭南面离公路不远有个叫"石山仔"的土石小岭,岭脚田角边(现为村民徐道林门前竹坡下)有一隐蔽岩洞。她的祖辈和村人凡遇兵慌马乱,便入洞中躲藏。洞口宽约2米,攀缘直下5米,是一条岩道,向前走约10米是一条1米宽的阴河,旧时搭有便桥,过桥再往前十多米,便是一个大约亩把地的深潭,可撑竹排渡过。如点着火把东拐西岔,一直可通四十八㟖那边,有人走了几天仍未发现有出口。她听老人说,那里原是一个"百骨洞"……
相传咸丰年间,李文茂率大军在柳州与清兵激战,柳城"洪胜堂"农民起义军的一支人马为掩护大队主力安全撤退,在羊栏(香兰村)附近分道,诱开追杀的清兵向梳妆岭方向扑来,起义军进入洞内,清军将洞口团团围住,又胁迫村民把大石头搬来堵寨洞口,将义军活活困死在洞内。白骨洞之名即由此而来。
1958年时,公社和大队组织群众挖此洞以引地下河水灌田。由于堵洞的石头太大,经奋战几日仍无法挖通,只拾得百斤古用大秤一把。至今洞仍湮塞。
【说明】
1、本文纯属个人整理的学习资料和史料,仅供参考,资料参考《柳州文史资料》、网络;
2、图片主要来源网络、个人收藏,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华文化精神;
3、欢迎多多交流,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多多指正交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