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李建学
灞河的早晨偷得一片宁静,姑且安详。
(早晨的长安塔,水鸟悠闲的鸣叫着。)
近些年,喜欢利用双休日的早晨去看灞河。最好是5:30出门从渭滨街打车,沿凤城五路向东过浐河桥,右拐上灞柳西路,再逆水向东南行,6:00前赶到世博园长安塔对面的灞河边,坐等旭日从塔顶升起。
(火红的太阳升出山岭,给灞河一抹金色。)
无论天色好坏,也不太在意日出的有无,就爱到早晨的灞河边走走,于短暂的安宁里发会儿呆。
灞河从秦岭山中一路走来,向北流经100余公里,作为渭河的骨干支流,现已经成为西安市的主要水域。
(长安塔日出。)
灞河发源于蓝田县灞源镇麻家坡,古名滋水。春秋时,秦穆公为对外扩张的需要,称霸西戎后改滋水为霸水,可谓霸气十足。后来成了灞水,是谁在霸字旁加了三点水?
(手机图片,犹如佛光。)
穿绕西安东部的当今灞河,经过数级筑坝蓄水,2010年以来河道治理特别是美化力度加快,很长一段河面犹如灞湖。著名的长安塔,矗立灞水之东;长长安安,成就了灞河甚至西安的人文生态之美。
(三号线以北的灞河,西岸的楼群倒影水中。)
看过长安塔日出,再从与地铁三号线并列的灞桥上过河东去,走顺光路线,前些年是步行,膝关节出问题后靠自行车,习惯沿河向西北直到斜拉桥。一路感受水面扑鼻的鱼腥气,关照沿途的花草树木,还有各种鸟,尤其清秀的水鸟。
(欧亚大道斜拉桥在维修,车辆禁行。)
这个星期六不忙,共享单车穿过斜拉桥下骑行七八公里到元朔桥,路过这两年名噪一时的“西安后海”,走在夜间残留的烟火余味里,烧烤摊点随意丢弃的垃圾和胡乱停放的车辆,使这一段河边有些油头垢面。
(浐灞合流后的一道水坝,灞河上这样的坝有四五道。)
元朔桥在阳光下雄姿凸显,汉武帝的年号成了一座现代化大桥的名字,地域特色之外,颇具文化气息。这一块是灞河的新亮点,作为“一带一路”交流中心系列公建项目,长安书院与长安云、长安乐、长安花等,共同组成了灞河长安系建筑群。
(喜欢从这个角度拍摄早晨的元朔桥。)
趁机到长安书院体验自由阅览,走马观花少年时熟悉的期刊;曾经的《辽宁青年》躲在角落里,《儿童文学》有些花里胡哨,《少年文艺》还能让人心动,《飞天》《延河》之类的纯文学期刊都是久违的感觉。
(从长安书院附近的景观桥上南望元朔桥,有点逆光却是正面全景。)
等到新华书店营业,迅速选购了加缪的《快乐的死》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奥兰多》。眼力不济了,只好读一些“薄书”。9:00不到就热起来了,正好回家买菜做饭。
一圈走过来,“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之类的诗句,远在千年之外,却还是灞河的另一种意蕴。
2025年7月13日夜于西安•家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