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操场巷遗少
清明前夕,天气反复无常,终日阴冷多云。好不容易盼来一个晴日,虽说天空并不完全通透,但已足够令人欣喜。我驱车驶向秦岭腹地的葛牌古镇,车窗外,春的气息愈发浓烈。山间的新绿一层叠着一层,嫩芽从枝头探出,宛如调色板般呈现出蛋黄、嫩绿和翠绿的渐变色彩,阴坡上的枯枝好像尚未睡醒的懒汉,正待春风佛过,唤醒沉睡的生机。
此时野桃花、杏花花期已过,唯有路边田地里偶有一丛油菜花肆意招摇,“田园空阔无桃李,一段春光属菜花”,虽未到四月,却也能领略这山野间别样的花开韵味。
当葛牌古镇的轮廓逐渐清晰,与记忆中八、九年前的模样相比,它确实整饬了许多。整修一新的仿古门楼色彩艳丽,烫金的 “葛牌街” 匾额格外醒目。两侧楹联虽短,却意义深远:“葛似盘龙赐牌古镇,民曾虎啸播火神州”,寥寥数语,既勾勒出葛牌镇的地形特征,又暗合其红色革命历史,彰显着这里的红色精神传承。


葛牌街仿古门楼
葛牌镇隶属蓝田县,地处秦岭腹地、辋峪河上游西岸,东与商洛市商州区杨斜镇接壤,南与柞水县草坪镇为邻,西连玉川镇,北畔蓝桥镇,总面积192.57平方千米。小镇由一条约500米长的老街与新街构成。再次踏入,整修后的建筑风貌鲜明,令人眼前一亮。
走进葛牌街,青石板路平整光滑,老石板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每一块都承载着岁月的故事。沿街建筑大多保留着原始风貌,仅个别翻修为现代样式。记得往日,街道上人声鼎沸,卖荞面饸饹、糍粑和神仙凉粉的摊点林立,核桃、野菜、中药、药酒等山货琳琅满目,筛筛、萝萝、簸箕、竹筐等竹木器更是充满回忆。如今街道略显空廖,许是受即将封山防火通知的影响,只有街口零星几家售卖麻花、糖糕、瓜子、花生的店铺还开着门。

葛牌街上游人不多

之前街上的竹木器 图/@专业行走
葛牌街的历史遗迹是此行必访之处。苏维埃政府旧址原为 “逢原和” 商号与全新智中药铺,曾是伪乡公所驻地。1935年2月3日,红二十五军在此歼灭民团后,成立了鄂豫陕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这不仅是中共鄂豫陕省委长征途中创建的首个红色政权,更是关中地区最早的红色政权。1997年在此基础上建成的鄂豫陕苏维埃政府葛牌镇纪念馆,31间房舍、7个展厅,展出400余幅件史料照片与实物,34件近现代文物,默默诉说着往昔峥嵘。
老街上的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同样见证着历史。1934年农历腊月二十九,红二十五军连夜急行军至此设立军部,开展土地革命、组织群众斗争,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奠基,2019年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街中段左侧的鄂豫陕省委扩大会议旧址,在 1935年4月中旬召开的会议,明确了革命方向,推动了边区斗争与根据地建设。而明清老街作为昔日陕南古道的重要驿站,清代和民国年间的传统建筑错落有致,翘檐斗拱间透着古风遗韵,老商铺的砖木结构、精美门面与保留的招牌匾额,皆是当地商业发展的历史见证。

葛牌镇纪念馆

葛牌镇革命旧址
经过改造,古镇白墙黛瓦焕然一新,雕梁画栋虽多了刻意雕琢的痕迹,却也凭添了一份端庄秀丽。“古巷深深深几许,新楼叠叠映春晖”,古意与新貌在此交融。我们穿过老街,从南口右转来到新街。
因非休息日,古镇格外宁静。卖山货、饸饹的摊主们聚在一起闲聊,沿街超市、农家乐、酿酒店、小吃店鲜有人迹。店主们气定神闲地与熟人谈天说地,街道上十分静谧。
不过片刻,便转完了小镇,却仍觉意犹未尽。镇东侧石桥旁,一株古槐四枝舒展,新芽初绽,气势非凡,不难想象盛夏时它冠盖如伞、浓荫蔽日的模样,定是乘凉的绝佳处。桥下的辋峪河失去了往日的狂野,干涸得只剩一丝溪流,阳光照射在裸露的河床石头上,格外刺眼。站在桥上南望,沿河两侧,现代小楼被刷成白色,右侧老街建筑的背面与之相映,这般辩证的建筑风格,尽显百姓的生活智慧。

葛牌古街小巷

古街外的新街
桥头左侧一户人家,棕红大门搭配青瓦翘角,古朴厚重;小院内外各有一株不知名矮树,两层半的建筑白墙黛瓦,木制窗户、栅栏与雨檐,满是古风,令人心生欢喜。
时间尚早,我们一路赏景,来到蓝田县城。在特色餐馆点了凉挑饸饹、滋卷、搅团、菜疙瘩和臻臻面等地道小吃。饸饹配上灵魂土芥末,辛辣舒爽;搅团劲道爽滑,搭配韭菜卤堪称一绝;臻臻面的五香味,勾起了对妈妈做饭的回忆,一餐家常便饭,暖胃又暖心。
恍惚间,陆游的诗句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涌上心头。此次葛牌之行,来去匆匆,虽尝尽美食,却仍觉意犹未尽。我想着,待来日小雨霏霏,最好能连下两日,定要住到葛牌,看雨润山野,观辋峪河涨水,身披蓑衣漫步青石板老街。那时,无需写诗,因为,我已身在诗中……

辋峪河桥及古槐

桥头人家

葛牌古街,期待雨中邂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