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认识一座桥梁,领略一处风景,读懂一篇历史。凝结先人智慧,跨越历史长河,讲述今古传奇。
湖州潮音桥,俗称哑子桥、桥里桥,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南街南侧,横跨霅(zhá)溪(现)东苕溪)。是一座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后多次重修,东西走向,长50米,宽5米,高7米的三孔石拱桥。
相传古时此处为一渡口,每天有大量的香客过渡到对岸的慈感寺烧香。一头脑灵活的财主见有机可图,便购置一条渡船,雇佣一名哑巴摆渡赚钱。哑巴是个善良人,一边摆渡,一边积蓄银子,后凭借一己之力在河上建了一座木桥供行人往来。行人怒赞哑巴,并将木桥称之为“哑子桥”。
此举令财主怒不可遏,让人强行拆除了木桥,并将哑巴暗中殴打致死,抛尸河中。善良的人们愤怒了,纷纷上告官府,并捐资拟重建桥梁以纪念哑巴。
明嘉靖十八年(1539),湖州知府魏济经过实地调研及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后,决定在霅溪实施“渡改桥”工程。因此处水流湍急,声如海潮,石桥建成后,取名“潮音桥”。为方便纤夫通行,还在石桥西侧的孔洞下增建了一座小石梁桥。故此,人们也将石桥称为“桥里桥”。
后来,人们相约在桥下经过时不准说话,就是为了纪念那位一心向善,不知姓名的哑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人,本人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