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提起明教,可能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是通过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知道的。小说中的明教是个神秘组织,各个武艺高强,行事隐秘,被其他门派称为“魔教”。
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金大侠笔下的明教,竟然是真实存在的,被称之为摩尼教,且世界唯一完好保存的摩尼教遗迹——草庵,犹如一个“孤岛”留存在我国福建晋江的一座小山上。
恰逢到泉州出差,于是,利用乘机前的几个小时,专程前往拜谒,探秘神秘“魔教”。
【游】草庵寺,世界唯一的摩尼教遗迹
驱车前往晋江西南近郊层峦叠翠,林泉郁秀的华表山。沿着幽静的道路行至尽头,一座山门出现眼前,牌坊上书“万石梅峰”。入得山门,便走进了明教的世界,心里不由得有些小激动。
没走两步,路旁的“草庵”两个字便映入眼帘。草庵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初为草筑,因此而得名。
走在茂密的山间,猛一抬头,一座石柱红墙,燕尾脊飞拔高翘的典型闽南古厝若隐若现于翠林之间。
古厝前的台阶下,竖着草庵寺和草庵石刻的文保牌。看介绍得知,原本的宋代草庵,在元顺帝至元五年(公元1399年)改为石构歇山式建筑;民国12年重修,成为了如今的模样。
再次抬头仰望,悬在岩壁上的三开间小石室,周围古木苍翠,总觉得下一秒活泼可爱的小昭便会如银幕中一般从天而降。
我迫不及待地拾阶而上,未见草庵,先见一座石质结构的凉亭,古朴典雅,与我心中的草庵风格统一,与周遭环境完美融合,画面中只差一位大侠临风而立。
走进凉亭,草庵便迫不及防地出现在眼前。整座草庵由庵前石砌平台,一亭二房组成,规模不大,却也气势非凡,仿佛有种魔力。
草庵,这座单檐歇山顶的典型闽南小庙,正中高悬着“草庵”两字的匾额,门柱上篆刻着一幅弘一大师书写的楹联:皆得妙法究竟清净,广度一切犹如桥梁;门内侧则是弘一篆书题联:广大寂静三摩地,清净光明遍照尊。
草庵虽经屡次修缮,外观略有改变,但内部结构仍保持其石柱石梁、上覆石椽的原状。
说起草庵的珍贵之处,楹联是不能不说的。草庵殿内外共篆刻着有6幅楹联,均出自弘一大师之手。
弘一大师对草庵钟爱有加,四次选择在这里度岁,且前后住过五次,讲经、养病,每次来都弘扬佛法,为这里增加了浓郁的佛教氛围。
整座草庵寺里最珍贵的“宝贝”,则是如今被玻璃橱窗罩起,圆形浅龛中,依崖而雕的一尊摩尼光佛。
摩尼光佛造像,雕刻的是摩尼教创始人摩尼。佛像长发披肩,脸方眉弯,耳大垂肩,颔下两撮长须下垂;身着宽袖僧衣,无扣,有襟结下垂作蝶形;双手叠放在盘腿上,掌心向上;跏趺于莲花座上,面相丰满,庄严肃穆。这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它的历史价值和宗教价值可见一斑。
更为神奇的是,造像依岩石中不同的天然三色浮雕而成,脸呈草绿色,手粉红,身灰白,设色得当,巧夺天工,天造地设。
由于有玻璃罩,怎么拍都有反光,无奈之下,将手机尽可能地贴在玻璃上,终得一张满意之作。
仔细看,竟然发现造像背后刻着18道波状光芒,代表着光明之神、光明四射之义。由于该像保存完好,首届世界摩尼教学术讨论会把它作为会徽图案。
草庵左侧留存着弘一大师旧居。弘一大师与草庵有着不解之缘,特别是在1935年12月28日,在惠安弘法期间,因感湿寒之气身上长出严重的溃疡,来到草庵养病。这次的病情异常危噩,以至于弘一大师写下遗嘱并安排后事。没曾想这里的环境舒适,大师一个多月后身体很快痊愈,于是,他应草庵礼请写下了著名的《重兴草庵记》,现嵌于草庵东壁上,与摩尼光佛互相辉映。
如今,草庵寺已经复原了弘一大师曾经住过的意空楼(民国21年补建)。
意空楼下建有一座小石亭,供奉着“钱太爷”的石雕像。钱太爷,即明嘉靖年间倡建龙泉书院的县令钱楩,他推崇儒家理学,曾亲自到梅石书院讲学,传道授业,传播理学思想,并在晋江各地大力倡学,着力兴修书院,被当地人奉为祈求读书升学的神明。
出草庵,右转便是石质凉亭,正对着上行的台阶。
我们拾级而上,便看见一方巨石上刻着四行摩尼教“四位一体”的教义:劝念:清净光明、大力智慧、无上至真、摩尼光佛”,刻于明朝正统年间。
石刻旁是典型的树抱石,榕树的根须从石刻巨石顶上一直扎到石根下。
站在此处放眼望去,草庵虽然没有想象中的金碧辉煌,但在眼前一片赏心悦目绿色的映衬下,却显清幽别致。
闽南古厝特有的燕尾脊,与远处的高楼大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犹如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让我们在匆匆的浮光掠影中,感觉到它的厚重。草庵历经多少沧桑变化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现在完完整整、安安静静地立于山脚下,重要的是,我们还能如此亲近、触摸、了解……
离开草庵,走在宽大的条石铺就的林间小路,有些恋恋不舍,不时脑补着一些《倚天屠龙记》中的画面。
不知不觉间,便来到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大华严寺——龙泉书院。据说,龙泉书院直至清初都还在,后被清兵所毁,只留下残壁断石。后由华侨捐资,将其重拾于草庵右侧重建,改称大华严寺。
在当地一直流传着一句话:“文有书院,武有明教。”可重建后的大华严却看不出书院的书卷气息,更看不出历史痕迹,让我很是失望。
幸好的是,看到一个不起眼的古井。正是在这口古井中,发现了如今收藏在晋江博物馆里中“镇馆之宝”——明教会黑釉碗。这块呈浅灰色,施黑釉,碗内壁阴刻楷书“明教会”的碗,印证了草庵摩尼教遗址的文字记载,也以实物证明了宋代晋江“明教会”的兴盛。
据说,明教是一个有规矩的组织,教徒会使用专门的碗来进食、饮水。 这只碗足以佐证,当时的草庵已经是泉州地区摩尼教信仰的中心。
望着大华严寺殿顶的剪瓷雕,我思绪万千······
今天,走进明教的唯一遗迹,彻底颠覆了原本从小说中得来的知识。记得,在金庸的《倚天屠龙记》中,朱元璋曾是明教旗下的一员。然而,历史却相反,恰恰是朱元璋葬送了明教。
摩尼教,为公元三世纪波斯人摩尼所创始。 唐武后延载元年(公元694年)传入中国,被称之为明教。除了在元朝是比较兴盛之外,其他时候都被打压,特别是明朝被朱元璋列入了禁教,此后转入地下,或被佛教和白莲教吸收,最终销声匿迹。但眼前的草庵为何得以幸存,至今仍是个谜。
【独白】
几个世纪的风雨飘摇,草庵褪去了摩尼教的神秘色彩,成了晋江乃至泉州多元文化包容的代表。
几百年后,很多读者通过《倚天屠龙记》知道了明教,也如我一般爱上了书中温柔秀美的小昭。小昭在波斯成为明教总教主,这遥远的草庵该是她永远的乡愁吧。在草庵,我们仿佛找到了通往金庸武侠世界的现实之门, 也终于为那美丽聪慧的小昭,找到了一个乡愁的停泊点,可供遥想与怀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