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这个暑期,文旅消费热力十足。各地纷纷依托各自的资源禀赋,打造各具特色的文旅新场景、新业态为夏日的文旅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山东青岛:“老城区+啤酒节” 感受独特魅力
这几天,正在举行国际啤酒节的青岛老城区会场格外热闹。每当夜幕降临,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游人如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徐徐的海风和啤酒的清香中,感受着青岛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
重庆彭水:“苗族文化+夜游消费” 夏夜游玩有去处
在重庆彭水,当地运用声、光、电、水雾等高科技集成手段,深度融合苗族非遗及彭水历史文化精髓,打造出苗族文化沉浸式夜游消费集聚区,为游客提供夏夜游玩好去处。据统计,目前每日的游客量达到3000多人,单日游客量比6月份增加了两倍多。
贵州安龙:22组灯展点亮270亩荷塘 夜游打卡成新风尚
连日来,贵州安龙县招堤核心景区夜间化身光影世界,22组创意灯组与270亩盛放荷塘交相辉映,灯展还融入互动光影装置,让市民游客从“看灯”“赏荷”变为“入画”,深度感受招堤夜游的独特魅力。
广西北海:“文旅+音乐”激活消费活力 滨海城市焕发新动能
在广西北海,第三届“唱游北海·潮音七月”音乐之夜激情开唱,音乐会结合灵动旋律,融合浪漫氛围,不仅为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更以“文旅+音乐”的融合模式,成为激活经济的新引擎。数据显示,活动吸引超10万人次游客参与,直接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消费显著增长,线上相关话题浏览量破千万。
辽宁大连:百里盐田风光打造“文旅产”创新场景
辽宁大连海盐世界公园迎来一年一度的夏季开园,2025年开园新增的盐田虾捕捞活动吸引了不少游客。随着捕捞号令响起,渔船驶向盐田养殖区,游客们亲身体验了拉网、收虾、生吃海鲜的乐趣。
暑期旅居热潮持续升温 市场多样化趋势凸显
旅居已成为当下关注的旅游热点,它不仅提供了休闲度假、避暑避寒的选择,还带来了更多元化的生活体验,给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从田间地头到艺术工坊,从山野村舍到创新基地,文艺旅居、农业旅居等新型业态也在不断涌现。
2025年夏天,80岁的张遴伟再次来到贵州省绥阳县双河洞景区。在这里,晨起锻炼、阅读已成为习惯,天气好的时候,他还会拿起速写本,画下眼前的山水景色。
退休前,张遴伟曾在上海某高校建筑系任教。从2014年起,他每年都会来到绥阳县,在这里停留几个月,直到酷暑过去才返回上海,成为名副其实的文艺旅居者。
而在云南大理凤羽镇,来自武汉的胡巍一家三口开着房车,沉醉于这里山水相依、食材丰富、环境宜人的生活。于是,他们决定定居下来,与当地农民合作,种植生态试验田,并通过电商平台直播销售这些山野好物。
此外,一些低密度城市和风景区也涌现出“创业旅居”的新模式。在云南大理凤阳邑村,借助电视剧热播和综艺节目取景拍摄,这个原本普通的村庄迅速成为旅游热门打卡地。古朴宁静的环境、独特的民俗文化和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游客和旅居者提供了理想的慢节奏生活体验。据介绍,这里吸引了100多位外来文化艺术人才,涵盖茶艺、陶艺、影视、书画、扎染等多个领域。
如今,除了以往的“候鸟”老人,越来越多具有消费实力的年轻人也加入了旅居行列,20至40岁的旅居者已占市场的60%以上。旅居热潮不仅反映了生活方式的转变,更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配套服务持续升级打造多元体验 因地制宜全链条发展旅居产业
据了解,随着旅居客群持续扩大,不少经营者和当地政府也纷纷踏入旅居经济新赛道,加快完善针对旅居的配套服务和内容建设,力求让旅居生活更具吸引力、更能“留下人”。
陈利君是云南腾冲一家温泉居小镇运营负责人。他介绍,进入暑期以来,小镇旅居人流明显增长。为更好服务旅居客人,他每天都亲自走访民宿和客房,了解客人的生活情况。
得益于当地成熟的温泉康养文化,陈利君所在的小镇正推进“旅居+康养”融合发展,从硬件到服务全面升级。目前,小镇已完成九大旅居配套系统建设。同时,设有书画、茶艺、插花、徒步等多个社群兴趣活动,让旅居者在这里拥有丰富的生活体验。
据了解,2024年10月,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加快推进旅居云南建设三年行动》,提出到2027年,云南将打造一批“旅居云南”示范项目,推动农民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一批保留乡土味道的乡村风貌旅居村,完善基础设施,如乡村道路、水电管网、通信网络等,配套共享食堂、交通接驳、快递物流等服务体系,将文创、茶咖、非遗等植入旅居村的体验场景,全面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
不仅是云南,四川省攀枝花市依托全龄康养旅居,推出170多个康养旅居点,为游客提供定制化服务。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全国旅居市场的潜在需求可达6亿人次,整体市场规模预计接近3万亿元。
来源: 央视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