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位于千年大运河畔的北京城市副中心,再度成为热门文旅目的地——环球影城里,游客与小黄人、功夫熊猫一起“蹦水迪”;大运河博物馆中,“看·见殷商”专题展览迎来一众国宝级文物;月亮河夜市上,300多道地方特色美食受到外国博主点赞……
千年运河畔崛起“活力之城”。图为航拍副中心运河商务区。本报特约摄影 常鸣
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文旅业的火热,仅仅是副中心生机勃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一座“宜居宜业更宜游”的活力之城正在千年大运河畔崛起。
森林入城宜居宜游
热闹的副中心,也有充满松弛感的一面。大运河畔,千荷泻露桥西北侧,晚霞映衬下的滨水大草坪,被不少网友誉为“北京最放松的地方”。即便是在工作日,这里也常能看到孩子嬉闹、萌宠奔跑……
提到北京的公园,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游人如织的北海、天坛。如今,位于副中心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以一种全新的“打开方式”受到大家的喜爱——面积11.2平方公里,比三个颐和园还要大,有大量自然空间可以露营、骑行、慢跑;西北部的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常有国家级演出、展览登场;栽种各类乔灌木214种、93.8万株,引来200来种动物……这个大公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非常适合“诗意地栖居”。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并不在副中心的偏僻地区,它就在大运河畔,不远处就是办公区、居住区。这里是副中心的“黄金地带”。北投绿心公司工程部副部长运向杰说,副中心所在地通州区是北京平原地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绿心公园建成后,依托一系列精彩活动,实现了“森林入城,宜居宜游更宜业”。
大运河畔古今同辉
今年6月,副中心再添文化新名片——距离大运河不远的路县故城遗址公园,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试运行,成为北京首个以“馆园一体”形式运行的考古遗址公园。
这座“考古+博物馆+公园”跨界组合的公园,既展示了出土于汉代路县这片土地的大量文物,也通过15个汉代特色景观点位,复原当时城内社会百态。
站在公园地面向西望去,会看到几座造型别致的钢结构建筑。它们名叫“京帆”,是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出入口。这座未来将成为全亚洲面积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预计今年年底达到投运条件。
着力避免“大城市病”,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应用了“地下枢纽地上城,站城高度融合”的理念,建成后,地下部分主要承担交通功能,文化、商务、办公、生活、休闲等诸多功能则集中在地上部分,地上地下共同构成“超级城市综合体”。
大运河畔,副中心令人惊艳的“超级工程”不止于此。备受关注的“地下东六环”已经通车,地面上原有的东六环主路,将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线公园。这座多功能、艺术范、色彩缤纷的“空中花园”,计划建成一段亮相一段,2029年整体完工。
绿色发展走在前列
“云光水色潞河秋,满径槐花感旧游。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160多年前,清代诗人王维珍泛舟入京,感叹千年运河北首之胜景,写下《古塔凌云》以抒胸臆。
王维珍绝对不会想到,160多年后,“一枝塔影认通州”仍是人们挂在嘴边的名句,但通州已经有了很多“新标识”——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地,这里正在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7月21日“出炉”的通州区2025年“经济半年报”显示,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步伐持续加快,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5%;产业发展“进中向优”,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全市第一;城市活力“进阶焕新”,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
不妨到五河交汇处的运河商务区看看。600年前,这里曾是京城东部著名的码头,每年约有600万石军粮从南方运抵。据史书记载,清朝末年五河交汇地区包括票号在内的金融机构将近300家,是一处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如今,这片区域的金融产业再次兴盛,靠的是北京绿色交易所等金融类机构。
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作为市政府指定的北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机构,已落户运河商务区,近年来持续配合主管部门开展本市碳配额有偿竞价发放等工作,截至目前,北京碳市场各类交易产品累计成交额近47亿元。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陈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