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源汇大地,文旅热潮如骄阳般炽热。开源河上街的民俗烟火、神州鸟园的活力绽放、漯湾古镇的古今交响、乡村田野的诗意栖居,共同铺展着一幅“城景相融、主客共享”的全域旅游画卷。这个暑期,漯河市源汇区以文旅为笔,以创新为墨,在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让“诗与远方”在沙澧之畔照进现实。
让文化根脉在传承中焕彩
源汇区的文旅魅力,根植于对本土文脉的深刻解码与创造性转化。这里既有历史长河冲刷的文化印记,也有自然馈赠的生态瑰宝,更有市井生活滋养的鲜活气息,共同铸就了独一无二的“源汇标识”。
开源河上街以“中原水旱码头”文化为内核,在青砖灰瓦间复刻漯河商贸盛景。非遗展演轮番登场,剪纸、烙画等传统技艺在匠人指尖流转;特色市集烟火升腾,胡辣汤的醇厚、肉盒的酥脆交织成市井交响,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中原民俗的温度,感受历史与当下的对话。
神州鸟园则以“生态+文化+科技”为支点,构建起多元融合的文旅新场景。千余种珍禽在此栖息,“鸟类保育课堂”让科普知识生动可感;夏日嬉水乐园里,水花与笑声共舞,飞鸟环绕中尽显自然野趣;傍晚的清河相声社,本土笑星用乡音演绎漯河故事,让幽默成为文化传播的纽带;夜幕下的无人机表演,数百架无人机幻化出飞鸟、孔雀开屏等光影奇观,科技与自然的碰撞点亮夜空。这里已成为集生态研学、休闲体验、文化感知于一体的复合型乐园,“寓教于乐”的品牌深入人心。
以业态创新点燃消费引擎
从“单向观赏”到“深度参与”,源汇区不断刷新文旅体验维度,让老景点迸发新活力,新地标成为新焦点,推动旅游经济从“流量”向“留量”跃升。
漯湾古镇以“豫中南水乡”为定位,在传统肌理中植入现代基因。白天,乌篷船摇曳于水巷,古戏台上演非遗戏曲,一砖一瓦皆含古韵;夜晚,灯光秀点亮檐角飞翘,汉服巡游与古风市集相映成趣,沉浸式剧本杀让年轻人穿越时空。“昼赏水乡景、夜品烟火气”的全时段体验,让这座新兴古镇成为漯河文旅的“流量担当”,暑期日均接待量屡创新高。
乡村旅游则以“田园乡愁”为引力,架起城乡互动的桥梁。葡萄庄园里,亲手采摘的甜意沁人心脾;农家院落中,柴火灶炖出的家乡味唤醒记忆;户外露营边,蛙鸣虫唱伴人入眠……源汇区将乡村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本,让“望峰亲水忆乡韵”从愿景变为现实,既丰富了文旅业态,更带动了乡村振兴。
用品质服务护航长远发展
旅游的生命力,既在于特色亮点的吸引力,更在于服务品质的承载力。源汇区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筑牢服务保障网,让每一位游客来得安心、游得舒心、留得开心。
暑期以来,源汇区持续升级旅游配套:景区周边交通接驳不断优化,志愿服务岗贴心指引,“一站式”游客中心高效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全程在线。从停车指引到应急保障,从信息咨询到纠纷调解,全方位的精细化服务,不仅提升了游客满意度,更擦亮了“源汇文旅”的口碑招牌。
区域旅游不仅是当下假日经济的亮点,更是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协调与城乡交融的澎湃动力。未来,源汇区将继续深耕“文旅+”融合发展,让文化更有活力、旅游更有魅力、区域发展更有动力,让沙澧河畔的这幅文旅画卷,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愈发绚烂,成为中原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文旅明珠。
通讯员:张晓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