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战国袍旅拍在抖音斩获5亿流量,当方特东方神画演绎的《屈原》入选全国演艺精品……荆州,这座千年古城正站在文旅产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演绎一场传统与现代的精彩对话。
荆州古城 图片来源:荆州市人民政府网
荆州手握四张金名片:483公里长江黄金水道勾勒生态画卷,纪南城遗址沉淀楚文化精髓,三国故事在古城墙砖石间流淌,洪湖赤卫队的红色基因经久传唱……2025年“网红潜力城市”的称号,印证了荆州文旅资源的独特魅力。然而,楚文化IP开发还停留在浅层,长江岸线未能充分转化为消费场景,过夜游占比较低的尴尬,也暴露出“流量变现”能力的不足。
破解这一困局,需要以“人文经济学”为指引,完成从资源禀赋到产业优势的一跃。
楚乐 图片来源:荆州方特东方神画
文化解码工程是根基。将《楚辞》的浪漫意象转化为沉浸式夜游项目,让漆器纹样变身AR互动游戏,使博物馆文物“活”成剧本杀线索。这种深度文化翻译,有助于改变荆州旅游“有说头、少看头、没玩头”的现状。
场景革命战略是关键。借鉴沙市码头“工业锈带”变“生活秀带”的经验,在宾阳楼畔布局楚风市集,将张居正故居周边改造成明代生活体验区;依托天鹅洲湿地开发“江豚护卫队”亲子研学产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情感连接。
交通织网行动是血脉。构建“高铁1小时圈+长江游轮线+古城慢行系统”的立体网络,让游客早登荆州古城、午观江豚逐浪、夜宿洪湖渔村。当空间阻隔被打破,“快进慢游”的休闲经济便能蓬勃生长。
荆州长江大桥 孙人龙 摄
说到底,旅游产业的终极竞争,是城市温度的较量。淄博、哈尔滨、柳州、荣昌的爆火揭示:唯有让市民成为文旅共建者,才能创造持久魅力。培训早堂面师傅讲述三国典故,激励的士司机兼任非遗推介官,使每碗鱼糕都承载故事,每扇雕花窗都成为打卡点;当楚绣艺人变身直播网红,当大学生用无人机拍摄古城晨曦,“主客共享”的良性生态便自然形成;以“绣花功夫”雕琢文旅品质,用科技激活文化基因,以创意重构消费场景,让全民参与凝聚合力。
当长江文明、楚汉风华与当代审美深度交融,这座千年古城必将迎来“既叫好又叫座”的文旅新纪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