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岗库村早上气温20度,有点潮湿。
关于今天要上五台山风景区,团长还是非常重视的,一是昨天到景区门口咨询,二是与民宿老板进行深入的交流,三是在母群顺耐耐群请教到过五台山的团友相关问题。

未到6时,有团友醒来开始洗漱,民宿隔音不好,傍边房间已经有人讲话了,原计划7时吃早餐,但民宿老板6时半就已经煮好,照吃,民宿老板与我们南方人讲话的差别,小有幽默,昨晚点菜,点特色驴肉,他说:我不给你点,搞得我们一脸懵,原来是没有。

7时过,大家带行李下来,前往景区停车场,几分钟就到了,这么早,但停车场依然爆满了。

7时半,检票口,免票老人有专用通道,其他人要九曲回肠一百多米排队,老人直接到乘车入口,这是方便老人的具体措施,很是人性化。

五台山位于山西忻州,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文殊菩萨道场,融合汉藏佛教文化,核心区有殊像寺、显通寺、塔院寺、黛螺顶等47座寺庙,兼具宗教朝圣与古建艺术价值。

8时许在殊像寺站下车,这里便是第一打卡点,以善男信女为主,游客参观次之,门口有禁止带香入庙的标牌,大雄宝殿前也没见到烟火,应该是杜绝焚烧,倡导三支清香,文明礼佛,即使如此,虔诚之众仍然双手合十,高举清香,低头祈祷,心中念念,嘴里喃喃,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第二打卡点,转往五爷庙,据说这个寺庙,在五台山一百多个寺庙中祈福最为灵验,求什么得什么,因此,信众爆棚,未到9时,已经排起了几百米的长队,这是围栏式排队长廊的距离,如果拉伸成单人排队,估计有3公里以上长度,后面还有如潮水般涌来的人群,我们到寺门拍照打卡,相信心诚则灵。


第三打卡点前往黛螺顶,台阶又陡又直,只容3人并排通行,有许多信佛人士,从山下口中诵经,三步一跪拜,直至山顶,诚心可鉴。

黛螺顶即大螺顶,又称“小朝台”,是五台山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始建于唐代,明代重建,清代乾隆年间更名并扩建,寺内供奉五方文殊菩萨像,信徒在此朝拜相当于遍访五座台顶,故称“小朝台”。




登山需攀爬1080级台阶,象征佛教中的“百八烦恼”,信徒相信登此路可增长智慧,黛螺顶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五台山的重要景观,素有“不登黛螺顶,不算台山客”之说。



下得山来,已是10时半,团长通知撤退,回停车场,五台山,朝拜祈福之行不敢说圆满,但目的达到。



实际上,我们参观游览的地方,未到景区的十分之一,只是冰山一角。
综合景区体验,进入景区验票设老人专用通道直至乘车点,点赞,所有游客免费乘坐公交车,点赞,不误导信徒乱梵香,点赞,重点寺庙限流收费的,也只收10元门票钱,点赞,停车场不收费,点赞,好事做尽,是中国难得的良心景区,说明山西旅游理念亲民,思想解放,措施从众,以人为本。

吃得午饭来,已是中午12时40分,转移前往雁门关,距离204公里,汽车刚刚起步,天上就下起倾盆大雨,如果还在景区,那就惨了。


15时许,到达雁门关游客服务中心,天上又下起了大雨,冒雨停车,冒雨购票,冒雨乘车,办理通关文书,需交费70元/人,60岁以上老人免费,所有人需缴交通摆渡费14元/人,撑伞,衣服不湿,但鞋袜全湿透了,10分钟车程后,进入景区。


雁门关,位于山西忻州市代县以北的雁门山中,是万里长城上的要塞,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的地位。



作为中原门户,它见证了200多起重大历史事件,从战国李牧大破匈奴、汉代昭君出塞、北宋杨家将镇守抗辽,八路军120师在此两次伏击日军,几乎贯穿半部华夏军事史,因而有“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厦史”之说。


关口地势险要,两山对峙如门,易守难攻,历代均在此设重兵戍守,直至清代因疆域扩展才失去军事价值。




撤退返回,刚离开关隘不到100米,天上又下起了大雨,一位团友因为自己的雨伞陈旧,入门时已经丢到垃圾桶,只能和别的团友共享伞具,下得关来,时间约17点半,决定往河曲县去住宿,178公里。

20时,河曲高速出口,暮色四合,天才暗定,入城,发现醋酒、刀削面等山西元素,明显减少。

河曲地处晋、陕、蒙三省交界处,因黄河在此蜿蜒曲折而得名,素有“鸡鸣三省”之称。





今天全程行车384公里,强度一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