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侨网中国陕西韩城8月6日电(记者 郭纪鹏) 8月6日,欧洲新侨网记者随“大河奔涌万象新”媒体采访团,走进位于中国陕西合阳县城以东22公里的洽川风景名胜区,探寻这片横跨秦、晋、豫黄河金三角的湿地秘境在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中书写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洽川风景名胜区以176平方公里的面积,成为黄河流域最大的温泉湖泊型湿地,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等诸多荣誉于一身,更凭借“生态 + 文化”的双重魅力,荣获“中国著名文化旅游景区”“第20届金旅奖•最美人文旅游目的地”等称号。其旗下处女泉、福山、古有莘国文化苑三大景区各具特色。
“黄河最美在洽川”绝非虚言。这里15万亩湿地与天然芦苇荡野趣盎然,享有“天下第一荡”的美誉。独有的瀵泉自地下喷涌而出,“大如车轮,状似沸汤”,32℃的恒温以及丰富的微量元素,造就了天然的温泉胜地。丹顶鹤、白天鹅等100余种珍稀鸟类在此栖息,夏季万亩荷塘“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致,与宽阔的黄河、雄浑的黄土峰林相互映衬,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卷。
作为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洽川的人文底蕴深厚。史称“有莘国”的这片土地,诗经文化、黄河文化、古莘文化源远流长。“五帝”之一帝喾安葬于此,孔子高徒子夏在此设教讲学,商代贤相伊尹耕莘励志,佛教禅宗始祖达摩建寺讲经,汉隶精品《曹全碑》也出土于此。值得一提的是,《诗经》305篇中有30余篇与洽川相关,首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便诞生于此,使洽川成为“中国诗经文化之乡”“中华爱情诗歌的发源地”。
近年来,洽川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指引,在保护与发展中积极探索新路径。一方面,通过科学修复、严格监管、科普宣传等举措守护湿地生态。实施引水灌溉、植被恢复等系统性修复工程,建立严格的环保监管机制,确保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持续十年的封育保护成效显著,红柳林恢复1.5万亩,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湿地成为黄河中游重要的生态屏障。
另一方面,注重产业带动与文化传承。优先吸纳本地群众就业,带动周边农家乐、手工艺品等产业发展,激活乡村动能。依托生态屏障作用保障黄河下游安全,以《诗经》IP打造研学基地传承文化,用生态旅游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时,串联“诗经文化 + 黄河生态”资源,引入非遗展演、举办“洽川旅游文化季”,擦亮“早知有洽川·何须下江南”品牌。
洽川风景名胜区营销宣传部部长张文雅介绍:“我们坚持科学保护与文旅融合双轮驱动,让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如今,洽川正以生态与文化的双轮驱动,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续写着文明与自然共生的新故事。
这里既是黄河中游的水源涵养地,承担着调节流域气候、净化水质的生态屏障功能,更是为黄河流域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洽川样本。守护母亲河,即是守护未来发展的根基与希望。在这湾碧水中所折射的,正是大河奔涌万象更新的深刻内涵。未来,洽川将继续在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